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市多项生态环境指标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

2025-03-28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杨平章)3月27日,市新闻办召开“真抓实干勇争先 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美丽威海建设、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乔文鹏介绍,近年来,我市印发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实施意见分工方案,制定出台《美丽威海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成功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全域美丽海湾建设试点等多个国家级试点,积极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据介绍,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评价办法,3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3.47%,保持全省首位。推进核、风、光、储等清洁能源建设,至2024年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71.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位于全省前列。同时,我市积极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常态化运行欧亚班列,同比增长28.68%。

      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绝对值和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PM2.5、PM10、优良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PM2.5全省唯一连续4年稳定达到世卫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第二阶段目标,PM10全省唯一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重污染天全省唯一为零。全市13条重点河流、12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指数全省第四、同比改善率全省第一,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全省唯一100%、连续6年全省最优,桑沟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4个湾区入选省级美丽海湾。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获省级年度评估“好”等次。威海市及所辖荣成市、乳山市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市域全覆盖,累计创建2个国家、4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区市入选省级生态文明强县,全市生态质量指数连续3年全省最优。

      “《美丽威海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瞄准2027年和2035年美丽威海建设目标,既充分承接了美丽中国、美丽山东建设工作任务,又突出我市滨海城市、精致城市建设等特色亮点工作。”乔文鹏表示,未来一段时期,我市将从打造生态宜居高品质空间、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多维度统筹促进城乡共荣、打造陆海生态文旅格局、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提升美丽威海建设行动自觉七方面推进美丽威海建设,确保美丽威海目标如期实现。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能源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卫玮对我市服务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关情况做了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全市累计获批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10个,威海高端电子信息制造、威海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2个优势雁阵形集群获评首批省支柱型雁阵集群。2024年,七个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实现营收正增长。4家企业首批入选省“头雁”企业。大力实施碳达峰“八大工程”“四大行动”,推动“双碳”战略与节能工作深度融合,在全省节能评估中,我市成绩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资源集约利用。截至2024年底,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约28.7%,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同时,大力提升绿色能源供给,积极稳妥建设核电、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统筹优化能源结构。

      市林业发展中心主任李强介绍,我市持续推进“绿满威海·四季多彩”国土绿化行动,科学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注重解决“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如何管”等关键问题,今年全市计划完成修复造林4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000余亩。

      发布会上,还对我市加强水环境治理,推动水环境改善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泉贵表示,近年来,我市聚焦落实河湖长制度、推进水资源集约利用、推动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等方面持续发力,累计争创淮河流域幸福河湖4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39条,省级效益河湖1条,全市3家企业入选第一批节水产业重点企业名录,2382个行政村及周边水体实现黑臭问题动态清零,为美丽威海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