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曲黎悦)3月31日,市新闻办举行“真抓实干勇争先 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2025年医疗保障事业重点工作有关情况。据悉,年底前,我市参加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机构将达1300家以上。
市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县级干部、新闻发言人于华伟介绍,近年来,我市通过创新直接结算模式、实行预付金政策以及用活用好基金、数据、政策三大核心资源等方式,积极融入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已将集采药款结算模式由医疗机构与医药企业结算转变为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实现带量采购中选产品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量药品直接结算全覆盖;今年还逐步将国家谈判药品货款纳入直接结算范围。目前,累计结算药耗货款14.49亿元,平均结算周期缩短至27天左右,有力促进了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
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方面,我市持续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及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并积极支持推动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威你保”健康发展,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目前,我市已构建起“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筑牢群众“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底线。
今年,市医保局将继续深化DRG付费支付方式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并深入推进集采扩面提质,巩固集采产品落地成效。年底前,确保对外公开药品价格数量的定点民营医疗机构不少于40家,定点零售药店不少于700家;参加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机构达到1300家以上。
我市还以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创新价格比对机制、扩大集采覆盖范围等举措为抓手,积极加强民营医院价格治理。截至目前,已对外公开民营医疗机构1007家、医保药品数据1.49万条;推动全市50余种药品、耗材及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下降,平均降幅达18%。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我市通过深化数据共享和系统融通、不断提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效能、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服务等方式,深入推进医保服务流程再造。目前,已完成医保领域25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新生儿“落地参保”、生育津贴“无感申领”等。今年,我市将重点抓好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个人身后“一件事”等事项落地;深化医保码全流程应用和移动支付,推广信用就医服务模式。
今年,我市还将聚力打破医保个人账户地域限制,减轻异地亲属就医经济负担;持续扩大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医疗费用范围,稳步扩大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定点医药机构数量,提升群众异地就医便利。
市医保局副局长李婷介绍,为保障参保患者多样化医药需求,我市将11项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置入人工晶状体”等涉及63个病种的日间手术纳入医保结算范围,将面瘫等21个病种纳入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范围。同时,遴选43个中医优势病种实行按病种收费,对其中20个中医优势病种费用不列入医院医保总额指标。(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