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地医护女兵车书琴
王旭
王旭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涌现出了无数战斗英雄,如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这些都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其中,也出现了不少女英雄,她们大多来自医护战线,虽非披坚执锐,却同样亲冒矢石,作用更是无可替代,不少人受到了表彰,荣获功勋、模范称号。有一位名叫车书琴的女兵却有些特别,她不仅荣立了一等功,同时获得“二级英模”称号,还获得了朝鲜方面颁发的“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车书琴,本名车逸英。日军入侵山东后,敌后抗日斗争转入地下,车逸英家居住过一位叫刘书琴的女工作人员。刘书琴教给车逸英很多革命道理,车逸英还主动跟着刘书琴参加抗日活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可惜的是,刘书琴在1942年底牺牲了。车逸英极为悲痛,为了继承先烈遗志,她把名字改为了车书琴。车书琴接过刘书琴的部分工作,继续进行抗日活动,并在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保家卫国,中央作出抗美援朝决定,调动部队奔赴朝鲜战场。车书琴所在部队是志愿军第二十军,她跟随后勤部医疗所于1950年11月初入朝参战。在长津湖战役中,二十军表现得勇猛顽强,著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就是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连连长。除了在前线舍生忘死作战的战士们,在其他战线做出贡献的同样值得铭记,比如战地医疗队。
车书琴,本名车逸英。日军入侵山东后,敌后抗日斗争转入地下,车逸英家居住过一位叫刘书琴的女工作人员。刘书琴教给车逸英很多革命道理,车逸英还主动跟着刘书琴参加抗日活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可惜的是,刘书琴在1942年底牺牲了。车逸英极为悲痛,为了继承先烈遗志,她把名字改为了车书琴。车书琴接过刘书琴的部分工作,继续进行抗日活动,并在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保家卫国,中央作出抗美援朝决定,调动部队奔赴朝鲜战场。车书琴所在部队是志愿军第二十军,她跟随后勤部医疗所于1950年11月初入朝参战。在长津湖战役中,二十军表现得勇猛顽强,著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就是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二团三连连长。除了在前线舍生忘死作战的战士们,在其他战线做出贡献的同样值得铭记,比如战地医疗队。

抗美援朝战争中车书琴获得的奖章
1950年12月,车书琴和她所在的医疗队,在黄草岭南某地接收伤员。志愿军在黄草岭地区与美军拉锯十几天,粉碎了美军和李承晚军迂回江界的企图。黄草岭也是一场残酷的阻击战,不少战士牺牲了,还有许多负伤的战士等待医治。
医疗队条件同样艰苦,人员少、物资缺乏、房子分散,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工作。医疗队员们把自己的被子、大衣给伤员盖着,她们自己却很少能安静地躺下休息。每晚过了十一二点,才能随便找个地方轮流打个盹,两三点便要起来烧水、烧炕,给伤病员保暖。
在冰天雪地里,车书琴带领护理组的医护兵敲开厚厚的冰河,在冷水里洗涤伤员的血衣。手冻麻了,就拿到唇边呵呵热气,揉搓一下继续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护理组赶做棉花球,为伤员洗脸、按摩,防治褥疮。
繁重的工作让车书琴病倒了,她被安排去休息。但她看到护理人员人手不够,便不管自己有病在身,主动要求护理治疗一百多名伤病员。伤病员中有一个患斑疹伤寒的病员,病情严重,昏迷不醒,不能吃饭喝水,自己无法动弹。车书琴就白天黑夜耐心护理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20多天,直到这个战士脱离危险期。
医疗队条件同样艰苦,人员少、物资缺乏、房子分散,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工作。医疗队员们把自己的被子、大衣给伤员盖着,她们自己却很少能安静地躺下休息。每晚过了十一二点,才能随便找个地方轮流打个盹,两三点便要起来烧水、烧炕,给伤病员保暖。
在冰天雪地里,车书琴带领护理组的医护兵敲开厚厚的冰河,在冷水里洗涤伤员的血衣。手冻麻了,就拿到唇边呵呵热气,揉搓一下继续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护理组赶做棉花球,为伤员洗脸、按摩,防治褥疮。
繁重的工作让车书琴病倒了,她被安排去休息。但她看到护理人员人手不够,便不管自己有病在身,主动要求护理治疗一百多名伤病员。伤病员中有一个患斑疹伤寒的病员,病情严重,昏迷不醒,不能吃饭喝水,自己无法动弹。车书琴就白天黑夜耐心护理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20多天,直到这个战士脱离危险期。

医护人员在朝鲜前线进行战地救护
1951年6月,部队奉命阻击进犯的美军。车书琴和22个战友奉命去特务团做战地救护工作。战地救护就在前线,与作战一样危险。一天,战地医院遭到敌机轰炸,一、二号病房燃起大火,医护兵们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抢救伤员,成功抢救出两个病房里的伤员。医护组长蔡吉云带着两个医护兵抢救三号病房中的重伤员,她们在3架敌机的扫射轰炸下,将伤员一趟接一趟地背上山去。当她们又一次将伤员背出三号病房时,一架敌机俯冲下来,看护员陶澍洲立即把伤员放在地上,用自己身体掩盖着伤员。一颗炸弹在三号病房附近爆炸,医务组长蔡吉云、看护员陶澍洲牺牲,副室长黄坤负伤,在她们保护下的3名伤员安然无恙。
这时候,车书琴正从南河崖换药消毒回来,她看到一、二号病房起火,急着赶回来抢救伤员。可当她跑到四号病房附近时,敌机又怪叫着俯冲下来,车书琴机警地卧倒在路旁的地里。一阵机枪子弹从她身旁扫过,接着一颗炸弹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爆炸,她的身子被震得很高,石头、泥土一起落到身上。车书琴摸摸身上没有负伤,她抖去身上的泥土向病房跑去,和登记员王自建一起将四号病房的3名伤员背到隐蔽地带,然后又跑到三号病房去抢救,迅速将三号病房所有伤员全部抢救出来。
车书琴和战友们不仅是医护兵,还是很好的工兵、炊事员、担架员、运输员。为了适应伤员的需要,她们担负着过去没有干过的工作。在黄草岭战斗收容工作中,车书琴带着组里的医护兵去执行集中伤员的任务。
在又陡又滑的大山上,大雾弥漫,看不清道路。为了防止摔坏伤员,两个人坐在冰冻的山坡上,将担架放在腿上,手把住担架杆,一个人在前面拖着向下溜,就这样从山顶溜到山脚。从凌晨3点到晚上10点左右,才把18名伤员完全集中起来。
治疗和护理工作相当繁重,许多伤病员是冻伤,医护兵们日夜为他们检查、清洗、敷药、换药,防恶化,防感染,有的重伤员疼得实在受不了,女护士们就在他们身边轻轻哼一些家乡的歌曲,以减轻他们的痛苦。许多伤员在车书琴和她所在医疗队的悉心照料下,或伤愈重返前线,或平安地转送到后方医院去。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医护人员们尽一切努力,全心全意为伤员们服务。
这时候,车书琴正从南河崖换药消毒回来,她看到一、二号病房起火,急着赶回来抢救伤员。可当她跑到四号病房附近时,敌机又怪叫着俯冲下来,车书琴机警地卧倒在路旁的地里。一阵机枪子弹从她身旁扫过,接着一颗炸弹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爆炸,她的身子被震得很高,石头、泥土一起落到身上。车书琴摸摸身上没有负伤,她抖去身上的泥土向病房跑去,和登记员王自建一起将四号病房的3名伤员背到隐蔽地带,然后又跑到三号病房去抢救,迅速将三号病房所有伤员全部抢救出来。
车书琴和战友们不仅是医护兵,还是很好的工兵、炊事员、担架员、运输员。为了适应伤员的需要,她们担负着过去没有干过的工作。在黄草岭战斗收容工作中,车书琴带着组里的医护兵去执行集中伤员的任务。
在又陡又滑的大山上,大雾弥漫,看不清道路。为了防止摔坏伤员,两个人坐在冰冻的山坡上,将担架放在腿上,手把住担架杆,一个人在前面拖着向下溜,就这样从山顶溜到山脚。从凌晨3点到晚上10点左右,才把18名伤员完全集中起来。
治疗和护理工作相当繁重,许多伤病员是冻伤,医护兵们日夜为他们检查、清洗、敷药、换药,防恶化,防感染,有的重伤员疼得实在受不了,女护士们就在他们身边轻轻哼一些家乡的歌曲,以减轻他们的痛苦。许多伤员在车书琴和她所在医疗队的悉心照料下,或伤愈重返前线,或平安地转送到后方医院去。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尽管条件非常艰苦,但医护人员们尽一切努力,全心全意为伤员们服务。

医护人员与战士们一起欢庆胜利
在人员紧张的时候,护士们白天为伤员治疗、换药、拾柴取暖、端水喂饭,晚上,为了保证安全,她们还需要查房、站岗、保护伤员。一次,伤员被集中在防空洞里等待转运,白天这里刚刚作战过,还没有打扫完战场。这天晚上,车书琴照例在防空洞里来回查房,查看伤员们的状态。可当她查完一个,走向下一个防空洞时,发现树木间有个身影在鬼鬼祟祟地悄悄移动。在那个位置,我军并没有布置暗哨,而且那个黑影行动诡异,借着微弱的月光,能明显分辨出他身穿的是敌军的制服。
这显然是白天漏网的敌军,如果让他跑回去,就可能暴露我军阵地的位置。可车书琴身上并没有带枪,情急之下她急中生智,快步窜到黑影背后大喊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清脆的声音划破了寂静的夜晚,黑影被吓得浑身一颤,摸不清身后的状况,僵立在原地不敢动弹。车书琴迅速跑上前去卸下了对方的枪,将他控制住。这时,战友们也闻声而至,这果然是一名漏网的敌军。
1952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特决定给车书琴记一等功,同时授予她“二级英模”称号。同年10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她“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在医疗战线,车书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批又一批医护工作者,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奔赴炮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他们将祖国的召唤视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把救死扶伤当作天经地义必须履行的职责,逆向而行,临危不惧,抢救了无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群众。
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上,与作战官兵一样,志愿军医护兵们同样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车书琴正是其中之一。如今的岁月静好,海晏河清,这一切都是当年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深刻体味蕴藏其中的青春与生命、热血与忠诚、家国与天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铭记历史、坚守初心,在劈波斩浪中创造辉煌。
车书琴,女,本名车逸英。山东省荣成县(现荣成市)俚岛镇金角口村人。因受借住家中的革命工作者刘书琴影响改名为车书琴。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入伍,担任卫生员。1950年随志愿军第二十军后勤部医疗所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和后方医院,车书琴夜以继日地救护伤病员,并冒着敌机轰炸,舍身抢救出很多伤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英雄业绩。1952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她记一等功,同时授予“二级英模”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她“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这显然是白天漏网的敌军,如果让他跑回去,就可能暴露我军阵地的位置。可车书琴身上并没有带枪,情急之下她急中生智,快步窜到黑影背后大喊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清脆的声音划破了寂静的夜晚,黑影被吓得浑身一颤,摸不清身后的状况,僵立在原地不敢动弹。车书琴迅速跑上前去卸下了对方的枪,将他控制住。这时,战友们也闻声而至,这果然是一名漏网的敌军。
1952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特决定给车书琴记一等功,同时授予她“二级英模”称号。同年10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她“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在医疗战线,车书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批又一批医护工作者,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奔赴炮火连天的抗美援朝战场,他们将祖国的召唤视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把救死扶伤当作天经地义必须履行的职责,逆向而行,临危不惧,抢救了无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群众。
在抗美援朝战争史上,与作战官兵一样,志愿军医护兵们同样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车书琴正是其中之一。如今的岁月静好,海晏河清,这一切都是当年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深刻体味蕴藏其中的青春与生命、热血与忠诚、家国与天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铭记历史、坚守初心,在劈波斩浪中创造辉煌。
车书琴,女,本名车逸英。山东省荣成县(现荣成市)俚岛镇金角口村人。因受借住家中的革命工作者刘书琴影响改名为车书琴。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入伍,担任卫生员。1950年随志愿军第二十军后勤部医疗所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和后方医院,车书琴夜以继日地救护伤病员,并冒着敌机轰炸,舍身抢救出很多伤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英雄业绩。1952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她记一等功,同时授予“二级英模”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她“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来源:Hi威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