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威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全市经济运行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稳健向前。
统计数据显示,1至3月,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8.6%。重点行业中,造船、专用设备、电力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造船这一传统优势行业依旧保持较快增长。
当下,在芜船(威海)绿色海工科技产业基地的船体联合车间里,8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演着“机器人总动员”,智能切割、部件装焊等生产环节正快节奏有序推进。
随着全国船市进入新一轮发展高峰期,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在手订单已达32艘,生产排至2029年。为确保产能和效率,芜船威海基地集成智能化设备和现代造船管理模式,优化工艺流程、生产流程,合理调配生产场地资源,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打好基础。
创新的管理模式下,一季度,芜船威海基地新开工3条船,4条船进入总装阶段,船型包含PCTC滚装船、沥青船、散货船、MR油轮。“预计5月中旬,我们有一条14600吨重吊船举行下水仪式。”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人介绍。
就在传统优势不断巩固的同时,新优势也逐渐形成。一季度,全市化工行业领域,一批新项目、新产品“接连上马”,推动行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迈进。
在威海金威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车间升级改造正紧锣密鼓进行,企业自主研发的“进阶版”光稳定剂产品JW-SORB08即将量产。眼下,产品的小试、中试均已完成,生产车间正忙着设备安装,预计年产能500吨。
据介绍,JW-SORB08主要应用于电子、医疗等领域,目前每吨售价高达18万元,附加值远超传统产品,单单这一款产品就可为企业带来近亿元的产值。“我们日常用的手机、冰箱、彩电的外壳都添加了这种产品,热稳定性越高越能防老化,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金威化学负责人介绍,这款产品是公司研发团队历经2000余次实验、26个月持续攻关,突破技术瓶颈而完成的,其各项性能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张宇 通讯员 刘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