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市儿童福利院儿童康复科科长崔建芳:20年以爱为炬,为“折翼”儿童点亮心灯

2025-05-01 编辑: 孙晓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曾是人们对亲子温情的经典描绘,而在守护特殊群体的漫漫征途上,同样活跃着一群心怀大爱、勇毅前行的奉献者,他们用专业与温情为折翼天使编织温暖与爱意,融入期望与祝福,用坚守与创新点燃生命的希望之光。
  她是扎根儿童福利事业22年的“生命守护者”;她扎实钻研技术,将康复治疗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她悉心教导,用不懈努力为特殊儿童群体撑起一片蓝天。她就是威海市儿童福利院儿童康复科科长崔建芳,她以二十余载如一日的坚守,将无私母爱化作温暖的火炬,照亮孤残儿童的成长之路。
  大爱无疆守初心,做孤残儿童的“生命烛火”
  2003年,崔建芳踏入威海市儿童福利院,从此与孤残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她见过太多被命运遗弃的小生命:因先天残疾被父母抛弃的婴儿,出生便身患重病亟待救治的幼童……面对这些脆弱的孩子,崔建芳暗下决心:“我要做他们的妈妈,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一个决心、一句承诺,成了她此后人生的行动指南与精神支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崔建芳始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誓言化作日复一日的行动。一天深夜,威海市儿童福利院接收了一名刚出生的弃婴,因患有脐部巨大膨出,情况十分紧急。
  新来的护理人员因为害怕不敢靠近,崔建芳便耐心地为护理人员讲解护理手法,并小心翼翼地为孩子洗澡换衣服。随后,她立即把孩子送到医院。经过治疗,孩子终于转危为安。
  给患有先天性梅毒的孩子护理、给半夜发烧的孩子买药送药、为深夜被遗弃的孩子办理接收手续……一件件、一桩桩,20多年来,崔建芳在守护孤残儿童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为给孩子们提供更专业的照护,崔建芳还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先后取得中级育婴师、孤残儿童护理员、康复技术治疗师等多项资格证书。在她的带领下,威海市儿童福利院先后被确定为肢体一级、智力二级市级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全市首批“市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为孤残儿童撑起了专业照护的保护伞。 
  恪尽职守勇担当,筑康复成长的“温暖港湾” 
  在崔建芳看来,福利院不仅要给孩子们提供安身之所,更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她牵头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从日常巡诊查房到疾病预防,从疫苗接种到紧急救治,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她的心血。通过与威海市妇女儿童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福利院为孩子们开辟了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每个人都“病有所医”。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她对“做孩子们合格妈妈”这一承诺的坚守。 
  康复治疗室是崔建芳最常“战斗”的地方。面对脑瘫患儿彤彤(化名)僵硬蜷缩的四肢,她创新采用“音乐+运动”康复疗法。每天,她都会陪着彤彤进行1到2个小时的康复训练,从简单的肢体按摩到借助器械站立,每一个动作都要重复上百次。训练初期,彤彤因疼痛哭闹不止,崔建芳就一边轻声哼唱童谣,一边轻柔地按摩,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彤彤终于颤颤巍巍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那一刻,崔建芳激动得热泪盈眶,所有的疲惫与艰辛都化作了欣慰与自豪。
  为改善康复条件,福利院目前建有1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康复区,配备了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脑循环系统治疗仪等专业设备。如今,福利院年均开展肢体康复训练1500余人次,理疗4700余人次,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重获健康。 
  开拓创新善作为,拓特教发展的“希望蓝天” 
  随着对特殊儿童需求的深入了解,崔建芳意识到,康复治疗之外,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在威海市儿童福利院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积极协调环翠区教育局,在福利院内设立特教班,让适龄孤残儿童接受系统教育。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配备,从教学管理到后勤保障,每一个细节她都亲自把关。 
  为满足孩子们渴望关爱的心理需求,她利用院内外的专业社工团队提供情感支持,通过艺术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孩子们打开心扉。针对医疗资源有限的难题,通过医疗共享,与省内知名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会诊,与省级医院专家实时连线,为患儿提供及时诊疗。这项创新举措,成功挽救了多名突发重症的孩子,也让福利院的服务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22年时光流转,崔建芳从一名普通的护理员成长为孩子们心中的“妈妈”。在她身上有许多标签:“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十佳孤残儿童护理员”“威海市先进工作者”“感动威海十佳母亲”……对她来说,这些荣誉再沉甸甸,也不如福利院里孩子们的一声“妈妈”让她满足。
  崔建芳用无私的爱、专业的技能和创新的智慧,为孤残儿童点亮生命之光。儿童福利事业的道路上,她将继续以母爱为炬,以责任为帆,守护更多折翼天使的成长之路,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壮丽篇章。(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松蔚/文 刘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