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的温暖,往往藏在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小事”里。无论是修补破损的沟渠,还是清理倒伏的树木,抑或修复一台故障的饮水机,背后都是对民生需求的敏锐感知与高效行动。这些看似平凡的“微实事”,串联起的是乡村的和谐图景,托举的是群众的幸福生活。


01
网格治理“加速度”
守护脚下安全
庙口村网格员小王在例行巡查中发现,村内花坛沟渠因低温冻胀出现开裂,混凝土护墙有剥落情况。他第一时间上报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展开抢修。短短两天时间,积存垃圾清运完毕,防冻混凝土重新砌筑渠体,原本破损的花坛焕然一新。村民感叹:“破损的花坛两天就换了新颜,办事效率真让人安心!”从发现问题到彻底解决,庙口村以“巡查即发现、隐患即处置”的网格化治理模式,不仅筑牢了“脚底下的安全”,更用行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的速度与温度。

02
应急响应“有力度”
畅通民心之路
一场大风过后,崮山镇西村的道路被倒伏树木拦腰截断,成了村民出行的“拦路虎”。村委会闻讯迅速行动,拖拉机拖运、电锯切割、全面巡查……工作人员顶着寒风连续奋战数小时,终于将倒伏树木彻底清理,道路恢复畅通。村民感慨:“村干部总是冲在最前面,有他们在,心里就踏实!”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清障行动”,不仅是应急能力的考验,更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责任担当的生动写照。


03
民生小事“显温度”
解忧更连心
村里活动中心的饮水机突发故障,村民的日常用水瞬间成了难题。村干部得知后,立即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奔赴现场。经排查,核心部件水泵故障需更换。维修人员争分夺秒,仅用一个多小时便让饮水机“重获新生”。当清澈的水流再次涌出时,现场掌声与笑声交织,村干部坦言:“村民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一台饮水机的修复,不仅解了群众的“口渴之急”,更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花坛焕新颜、道路保畅通、饮水无忧虑……从网格化治理的精准触角,到应急响应的雷霆速度,再到民生关怀的细腻温度,每一项行动都在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美丽乡村的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宏图,而是由无数细微处的用心编织而成。下一步,崮山镇将继续以“绣花功夫”推进基层治理,让隐患化解于萌芽,让服务直抵人心!(来源:威海经区崮山发布)
签审:孙 锋
复审:王璐瑶
编辑:仲 鹤
复审:王璐瑶
编辑:仲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