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第四届威海国际周丨“跨洋越海”链出经贸新图景

2025-07-03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跨洋越海”链出经贸新图景
——第四届威海国际周系列报道之对非合作篇
  近日,“威坦故事”又迎来新篇章——位于坦桑尼亚的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综合服务合作区二期项目东非商贸物流中心,即将揭开“红盖头”。
  作为东非商贸物流产业园综合服务合作区二期核心项目,该中心将提供从线下交易、商品展示到供应链金融、通关物流等一站式服务,成为贯通中非市场的关键纽带。园区已吸引1300家企业入驻,2024年总产值达3.1亿美元,带动国内出口约2亿美元。其中,“非洲·威海馆”已成为“威海制造”的名片橱窗。
  “枢纽”平台搭建成型后,“前展后仓”贸易模式在此生根。威海华坦供应链在坦桑尼亚同步布局海外仓与商品展示中心,打通展示与仓储配送的链条,让商品流转更高效。目前,157家企业在此受益,200余种商品实现顺畅流通。2024年,其跨境电商出口额高达11.2亿元,货物进出仓量突破42万单。


  如果说,以“园”为基,筑起中非合作的功能性“枢纽”,那么以“航”为桥,则跨越了中非合作的地理阻隔。去年5月,首条直达坦桑尼亚的海运航线正式启航,将威海与达累斯萨拉姆、桑给巴尔紧密相连。新航线使货运时间缩短30天,物流成本降低10%,年带动贸易额40亿元。
  随着平台、模式与航线交织成网,面对面的商机对接便水到渠成。依托东非商贸物流中心建立的联系,威海华坦供应链连续四年作为东非最大展会——达累斯萨拉姆国际贸易博览会在华唯一组展方,并为“中国山东出口商品(坦桑尼亚)博览会”提供坚实保障。“展会搭建了直接沟通的桥梁,对建立信任、促成合作至关重要。”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共计组织超100家国内企业赴非参展,现场达成订单及意向金额超过1500万元。
  当经贸合作的主干日益茁壮,威海的非洲“朋友圈”向更广阔领域伸展出“新枝”。在津巴布韦,来自威海的花生苗正酝酿着“丰收”;威海制造的先进医疗设备“直通”津巴布韦国防部医院,价值4000万美元的设备交付落地,并拿下辐射多哥、几内亚的500万元医疗耗材订单;山东鼎能新能源与津巴布韦合作建设的100兆瓦风电、100兆瓦光伏及25兆瓦余热发电项目正加速推进,为当地输送绿色动能。
  威海的特色产业,同样在非洲大陆找到了坚实的落脚点。凭借深厚的远洋渔业积淀,荣成海洋、富顺渔工贸等企业在加纳、毛里塔尼亚等国建立基地,为远洋作业提供强有力的加工补给支持,并推动优质渔业资源回运。荣成富顺渔工贸的毛里塔尼亚项目与山东精诚生物的尼日利亚项目,双双入选“一带一路”中非合作成果展,成为产业深度融合的典范。
  过去一年,威海对非合作的成果清晰可见:我市对非洲投资913万美元,同比增长149%;对非洲进出口104.3亿元,同比增长32.1%;有572家威海企业与非洲55国贸易相连,68家威企(机构)扎根非洲,协议总投资额达6.8亿美元,涉及建筑、物流等21个行业。


  在《威海市深化对非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中,我市明确了15条对非合作重点事项,将对非工作列入全市对外交流工作重点,以服务企业“走出去”为结合点,重点推进与非洲沿海国家交流合作,提升贸易、投资等产业领域合作承载力,形成以友城为支点、以产业合作为基础点面结合的工作新局面。
  目前,我市已建立非洲友城网络,与6个非洲城市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创新“组团采购”机制,促成61家非洲采购商来威考察;打造鲁非海洋合作对话会等常态化平台,推动协议签署10余项。(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员雯)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岳 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