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镇街新闻

里口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启示

2025-07-09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翠区里口山是我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和创新实践,为现阶段各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获批2023年山东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典型案例。
  ■里口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做法
  环翠区在里口山区域创新开展资源普查—分类分级—产权界定—数字活化工作,通过全面自然资源普查,掌握林地、废弃石场等生态本底数据,建立生态资产台账。基于台账构建自然与人文双维度的78类景源评价体系,实施核心区优先的四级保护机制,实现自然资源的分类管理、分级开发。清查区域内4个传统村落集体资产,登记确权并积极盘活,接入全省首个“乡村找房”App和“环翠·链乡”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化推广,为后续生态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规划先行,构建全域生态产业空间格局。环翠区秉持生态型开发、保护性建设原则,编制《威海市里口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明确发展蓝图,按照“一轴两翼”布局,中轴康养,东、西分布休闲运动及生态农业。制定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方案,对村落建筑坚持修旧如旧,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双保护。合理的规划保护与开发为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多重价值共生,打造民生幸福样板。一是重点实施复绿、治河、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完成采石场整治,恢复生态与景观环境;建设18公里生态水系,实现省内首例全部生活污水并网;创新固废循环利用,回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年发电量在1亿度以上。二是本土品牌筑根基,打造的草莓、葡萄、蟠桃等“里口山生态农产品”获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先后引入汉鼎垂钓基地、清怡茶园等160余家特色文旅项目,形成以强引强的良性循环,构成春赏花、夏露营、秋采摘、冬赏雪四季旅游业态。三是深挖历史底蕴,传承人文价值。深植传统民俗,建设民俗文化博览园及刘家疃文化街区、王家疃慢街两条文化街区,让文化活起来;赓续红色基因,建设“十八里担架道”展馆,并获批市级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四是共享红利实现民生价值。完成路面拓宽、管网铺设、智能化治理等百余项民生工程,建成“空中观景平台—地面步道—地下管网—水下景观”全域景观载体;智慧化安保实现全域全时覆盖,实现创新生态反哺。
  ■里口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思考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系统性工程,需统筹战略规划与精细治理,兼顾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里口山生态实践的最大突破,在于实现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协同共进,形成“四位一体”的价值共生。
  做好顶层设计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结合。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精准设计,学习借鉴浙江省等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做好本地区规划,探索“生态反哺”市场化机制,融入新技术、新管理模式,有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发展方式更科学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新的更加有效的支撑。
  因地制宜与全域协同发展相结合。里口山立足威海山海资源禀赋,深挖红色文化、乡风民俗,形成“生态产业化+文化场景化”等模式,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精准识别优势、特色,靶向定位、动态调控,做到“一地一策”“一区一策”。而里口山以点带面活化整体布局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应,又体现了全域联动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
  坚持生态为民与共享发展相结合。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更需要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里口山生态保护有回报、产业发展有特色、农民追求有保障等诸多措施启示我们,只有立足群众的所期所盼、所需所求,建立生态为民的保障机制、服务机制和激励机制,才能激发群众自主参与生态建设的动力,成为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的主力军,最终达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最大公约数。(作者:环翠区委党校 孙新)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