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平板玻璃可见光透射比约90%,如果要将这个透射比降低到约1/13,研制出一块透光率仅为6.7%的黑玻,需要多长时间?威海中玻镀膜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是,6年。
近日,在威海中玻制样室,研发工程师邱珊珊正将一块新上市的隐私黑玻样品放置在检测设备上,随着检测数据的不断滚动,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可见光透射比、光热比等检测数据一目了然。
通过检测数据,这块黑玻在各项性能指标上的卓越表现一一浮现——它不仅透光率低,而且耐候性好、强度高、重量轻,真正做到了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
从2019年进行实验室制样开始,威海中玻就一直紧盯黑玻的研发和生产。“我们最初开展实验室制样是为了企业自身的技术积累。实验室制样成功后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邱珊珊说,今年,威海中玻决定将黑玻投入市场,黑玻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应用的新阶段。
但大规模生产并不是简单地等比例放大。在这一过程中,有一系列工艺难题需要解决。邱珊珊介绍:“我们的窑和实验室的条件有所不同,所以需要把铁含量降下来,同时加上不同的色料,并不断调整比例,以找到更适合的技术路线。”

工艺难题的解决,正是生产环节对研发成果的承接。经过长达3个月的多次试验和优化,威海中玻的隐私黑玻终于实现量产并上市,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凭借创新研发和差异化的市场开拓,威海中玻的产品不仅成为产业链上的“抢手货”,更在建筑材料等行业掀起了一股创新热潮。隐私黑玻上市后,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目前生产计划已排到8月底。
这样给行业带来巨大变革的新产品不是个例。多年来,威海中玻研发团队深耕玻璃功能创新,已成功推出在线Low-E玻璃、在线TCO玻璃、在线阳光控制易洁玻璃等数十款特色产品。
高端的产品离不开强大的产线。近年来,威海中玻投入2.7亿元对3条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如今车间数控自动化率超95%,总运营成本降低25%,带动产能随之跃升。以浮法玻璃生产线为例,3秒完成测厚,5秒精准裁切,不到1分钟,3张玻璃就完成从生产到打包的全流程。“我们现有3条产线,日产量大约27000重箱。”威海中玻浮法二线车间主任郐修杰说。
高精度、高效率的生产能力,让产品有了广大的市场。“今年上半年,我们所有产品的销售量同比增加75%,出口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12%。我们将继续开发新的客户,坚持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不断适应市场发展新前景。”威海中玻销售部国际业务科科长刘文婷说,海内外市场的认可,让他们有信心投入下一代玻璃技术的研发,形成“好品—市场—再研发”的良性循环。
■记者手记
六年扎根,一朝破壁
2019年,当威海中玻启动黑玻研发时,就如同埋下竹种的农人,谁也没有预料到,这次以技术积累为导向的研发,会发展成如今的产业新图景。
多年的研发耕耘,其艰辛深植于团队的日常。在实验桌上堆积的大量刚玉坩埚中,盛放着添加了不同色料的玻璃标本。这都是企业反复尝试、屡次失败,再坚持不懈探索的见证。正是凭借数年如一日的执着与精细调校,最终让好产品成功走下生产线,赢得市场认可。
技术积累从不是徒劳的等待。如今大受欢迎的隐私黑玻产品,如同已经扎根多年的竹子,当市场需求的“春雨”如期而至,便迎来破壁出土、拔节生长的时刻,悄然改写着行业的竞争格局,为威海中玻撑开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