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一堑,长一智”“经验是最好的老师”,自古以来,人们常强调经验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工作当中,需要警惕“经验”与“经验主义”二者之间的区别。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厘清经验与经验主义的界限,在试错中不断成长,让经验化作破茧之力。
经验是财富,经验主义是枷锁
如果说经验是前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导航路标,那么经验主义则是用老地图找新大陆式的按图索骥。经验主义的本质是惰性思维,是意图将局部经验绝对化为普世法则的错误行径。因此经验要有,经验主义绝不能有。
在工作中,如果不能给年轻人加以引导,就别拿“经验主义”那套陈词滥调拖后腿。某些单位的老员工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欺负新人,不断沿袭着经验主义的陋习。这种试图通过打压新生力量来证明自身价值的行为,既暴露了格局的狭隘,更印证了能力的匮乏,不过是螳臂当车的现实版写照罢了。
竹简时代的笔法难以呈现数字文明的精彩。摒弃经验主义口说无凭,还需允许实践,最好能够提供试错的成本。经验虽不是万能钥匙,但通过试错得来的宝贵经验却能成为打破认知天花板的那把锤子。
以试错为阶,让经验生长为通途
在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市场,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一幕:年轻创业者用最简陋的设备组装样机,在一次次失败中优化参数,这样的试错模式下跑出成串的独角兽企业;华为从代理交换机到5G技术领跑全球,通过无数次试错优化算法,最终掌握核心技术标准,锻造出独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试错不是盲目冒险,而是建立在对规律的深刻认知之上,得摸清门道再去“撞南墙”。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在开发可回收火箭时,经历了多次爆炸性失败,但每次试错都让他更接近“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的梦想。这种在可控范围内的大胆实践,正是突破经验主义的关键路径。
摒弃经验主义的虚假保护,选择摔着跟头向上攀登,经验便会化作直抵高台的登云梯。
破除“经验主义”之茧,方能拥抱新生
“失败不是终点,而是成功路上必经的风景。”破茧亦不是全盘否定过去,而是超越经验主义的局限。如何在经验与变革间保持张力?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束缚。这种破茧之痛,换来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
摒弃经验主义,方能拥抱新生。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取得成功后,主动打破既有商业模式,从B2B到C2C再到新零售,每次转型都伴随着对经验的突破。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让企业始终保持着创新活力。
站在人类文明的新十字路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破茧的勇气。当经验成为创新的垫脚石,我们定能在变革的惊涛骇浪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正如敦煌壁画中那些穿越千年的飞天,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以自由的姿态飞向未来。
如果说,摒弃经验主义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另一半则应当是在创新和实践中完成认知迭代,愿我们都能拥有破茧重生的勇气。(岳潇/文 仲鹤/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