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镇街新闻

“苹”什么这么甜?——揭秘汪疃苹果质优的密码

2025-07-24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近日,一场全国的苹果技术交流会上,临港区汪疃镇圃恒农业“智慧果园”图景,让来自国内外的苹果种植大户、产业链上下游从业者赞叹不已。7月的汪疃镇,同样热闹非凡,20多名网络达人齐聚汪疃镇,感受汪疃苹果的独特魅力。


  汪疃苹果凭借出众的品质,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赞誉。汪疃苹果究竟优在哪里?让我们走进汪疃镇,一同探寻其优质的密码。
  良种筑基,激活产业新动能
  苗木是苹果种植的源头,在汪疃苹果产业的发展历史中,苗木端的建设始终占据核心地位。当地苹果产业凭借育苗端的突破,为高品质果园的建设夯实根基。一系列科学的培育模式与鲜活的实践案例,让这里的苗木真正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源头活水”。
  近期,威海樱聚瓦苗木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仙林频繁往返公司果园测试林。继“威海金”之后,公司新培育的苹果品种迎来关键突破——具备了知识产权保护属性。“过去‘威海金’因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护,发展陷入无序状态。而新品种能在规范框架内推广,不仅提升了议价能力,生命周期也显著延长,这为威海苹果产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王仙林的话语中满是期待。


  汪疃镇平均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这为苹果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谈及汪疃镇苹果产能与合作规模,王仙林难掩自豪:“目前,樱聚瓦已建成年产500万株优质大苗的繁育基地,年产能可达100万株成品大苗、200万株砧木,同时还积极开展梨、葡萄等果类的试验试种,不断拓展发展边界。”
  近年来,汪疃镇在研发创新上紧扣标准化、规范化,通过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引进40余名国内外苹果生产专家,先后建设威海市现代果业专家大院、束怀瑞院士工作站示范基地和威海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定向设立研究课题,推动合作共赢。在此基础上,促成辖区樱聚缘等农业龙头企业与威海农科院联合协作,共同制定发布了《苹果园支架系统架设技术规范》《苹果矮砧轻减集约栽培技术规范》等省、市地方标准及团队标准40项,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汪疃镇通过与国内外科研机构深度联动,已引进苹果品种80余个,极大丰富了威海苹果的品种资源库。


  值得称道的是,汪疃镇精准破解了当地苹果产业的痛点。“此前威海高标准果园很难寻觅到带分支的优质大苗,我们入驻后,彻底攻克了这一难题。”王仙林说,优质苗木与普通苗木的效益差距十分显著,普通苗种植次年亩产仅几百斤,而优质苗可达三四千斤。
  在苹果品种的筛选与推广方面,汪疃镇已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机制。在樱聚瓦苗木测试园里,80多个品种正接受着严苛的表现评估,表现优良的品种会被逐步推广至品种比对园。目前,樱聚瓦比对园品种已有32个,种植户可前来参观,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定位自主选择。这种模式既确保了品种的可靠性,又充分尊重了种植户的选择权,让优质品种能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正是凭借这样全方位、精细化的育苗工作,汪疃苹果产业成功培育出24个优质脱毒苗木和38个苹果品种,其中爱妃、故事等新品种手握国内唯一合法育苗权。这意味着汪疃苹果在品种上具备了独特优势,能够精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如今,汪疃镇新建果园良种普及率高达99%,“当年见花、次年结果、三年丰产”已成为汪疃苹果果园的常态,亩均效益更是提升至3.5万元。
  智慧种植改写“苹果经”
  清晨5点,汪疃镇的鲁巽农业果园里,遍布果园的水肥一体化系统,能够实现科学灌溉和施肥。“以前管十亩地累得直不起腰,现在俩人种百亩园。”果园相关负责人说。
  这样的“智能革命”早已渗透到汪疃苹果种植的每一个环节。曾经“看天吃饭”的果农们,如今学会了让“数据说话”,汪疃苹果的品质密码藏在全流程标准化体系里。鲁巽农业、仙果仙园、那香山等6个现代化精品果园,正是这套模式的最佳实践场。在这里,修剪有机械臂精准操作,施肥靠智能终端按需投放,采摘用轨道车高效转运,机械化作业率稳定在75%左右。在这些果园里,从施肥灌溉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每一颗苹果都在科学的“呵护”下生长,品质自然有保障。
  智能化管理不仅让种植更轻松,更催生出实打实的效益。目前,汪疃镇的1万亩果园里,威海金、鲁丽、王林、魔星等优质品种茁壮成长,年产苹果2.5万吨。围绕苹果形成的全产业链,总产值已达6.2亿元,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年增收500万元,人均增收更是达到2.8万元,苹果成了当地富民强村的“金果子”。
  在品牌打造的路上,汪疃苹果也走出自己的特色。在临港区管委的支持下,“汪疃苹果·香甜你我”的宣传语渐渐传开,“祝果”“金墩墩”等企业自主品牌也崭露头角,让“汪疃苹果”的名气越来越响,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
  更让人期待的是,一个总投资约5.47亿元、集分级包装、仓储保鲜、冷链运输、服务展销于一体的苹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正在加紧建设。该项目预计9月底竣工,建成后不仅能帮果农解决销售难题,还能让汪疃苹果在市场上更有话语权,推着整个产业向标准化、现代化大步迈进。


  汪疃镇苹果文化苑里的热闹劲儿,是汪疃苹果产业“软实力”的最佳“注脚”。青岛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在这里开展品种改良实验,威海的中小学生们在果园课堂里认识植物生长。而前不久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考察团,更是带着摄像机记录下从苗木培育到果汁灌装的每一个细节,“我们想把汪疃模式搬回国内,让当地农民也能靠果树致富。”考察团成员的话道出了汪疃经验的魅力。
  从扎根土地的种植根基,到赋能增值的加工实力,再到链接全产业链的融合能力,汪疃苹果产业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文 葛哲菲/图)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