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至23日,威海市首届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在威海职业学院举行。此次大赛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总工会、市妇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分县级初赛、市级复赛两个阶段。初赛中23名个人赛选手和7支团体赛代表队脱颖而出,通过基础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项赛程,角逐大赛最终奖项。
答好基层“治理卷”,办好群众“心头事”。此次比赛在展示新时代社区工作者精神风貌和职业风采的同时,引导社区工作者在比拼中找差距、在交流中补短板,不断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人才基础,为提升社区服务精细化水平、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以赛赋能,锤炼“硬”实力
7月22日至23日进行的市级大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全面考察参赛选手和参赛团体在基础知识、实践技能两方面的综合素质。
基础知识考核通过笔试方式进行,重点考察参赛选手在政治素养、政策法规、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知识储备情况。
在实践技能个人赛上,考题涉及社区矛盾调解、突发事件处理等。面对复杂问题,参赛选手沉着应对,运用专业知识深入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技能团体赛上,选手们聚焦儿童友好、银龄关爱、垃圾分类等民生热点,通过PPT路演形式,将一线工作中的鲜活案例生动展示。参赛选手逻辑严谨,巧妙地将工作实践与理论深度融合,打开了一幅幅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生动画卷。
这场智慧与温度交织的竞技,不仅是社会工作者能力的“大检阅”,更吹响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集结号”。
“案例分析和社区实务情景考题的场景太真实了,与社区工作紧密相关。此次比赛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系统性思考、应急应变和灵活沟通的重要性。”来自环翠区孙家疃街道靖海社区的邓晖表示,“我要把比赛所思所学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更好地解决群众需求。”邓晖在本次大赛中,凭借专业知识在本次大赛中荣获个人赛一等奖。
“和各区市参赛选手同台交流,为我今后工作打开了思路。”带领团队获得团体赛二等奖的高区怡园街道林海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董滨说,“我会和团队成员一起将此次比赛学到的新方法以及评委的点评融入日常工作中,结合此次汇报,进一步将项目做细做实,让居民在社区生活得更舒心。”

创新实践,做好“家”文章
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各区市融竞赛于实战、实例、实训,探索“赋能+竞技+培训”队伍能力建设新路径,聚焦社区疑难杂症,推动社区工作者从“事务能手”向“治理专家”转变。
“闺女,有你来家里和我说说话,我的心里敞亮多了,邻里关系也融洽了。”近日,在文登区天福街道棋山社区,居民张阿姨握着棋山社区工作人员宋晓琳的手,迟迟不肯松开。
张阿姨因邻里纠纷生嫌隙,平时除了下楼买菜,几乎把自己关在家里。通过走访了解到事情原委的宋晓琳,经常上门与张阿姨谈心,并邀请张阿姨和邻居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义诊活动等。在与邻居的深入沟通和交流后,张阿姨与邻居的误会消除,慢慢融入社区大家庭。
宋晓琳帮助张阿姨打开“心结”是威海社区工作者贴心服务居民的缩影。社区工作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的直接执行者,是社区治理和服务的骨干力量,广大社区工作者不畏寒暑,穿梭街巷,是帮扶困难群众的“贴心人”,是落实政策方针的“宣传员”,更是平安生活烟火气里的“守护者”。
环翠区创新“线上+线下”模式,社区工作者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和接地气的交流,搭建起居民的“连心桥”;文登区以实施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工作为抓手,在走访摸排中提高社区工作者应急处突、矛盾调解等方面的能力;荣成市推行社区会客厅、近邻小院红茶厅等民情驿站,社区工作者在议事协商中实现自我提升;乳山市开通社区“周末窗口”,通过社区工作者周末延时服务模式,实现为民服务“不打烊”;高区发挥社区工作者统筹链接资源作用,把“服务对象”转化为“治理伙伴”;经区创新推出“社区学堂”“社区团购”等特色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临港区创新构建“三维赋能体系”,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
“威海市社区工作很扎实,不同类型社区治理有很多亮点,新的制度创新、新的方案为社区治理提供了经验。”此次大赛评委、山东大学(威海)纪检监察学院研究员赵金旭的话道出了对威海社区工作的肯定与赞美。

健全机制,发挥“聚”合力
良法善治离不开人才支撑,当下,威海紧盯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市”目标,以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5月,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16条措施》(下文简称《措施》),围绕“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为加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措施》明确在“选”上严格标准,严格把好政治关、入口关,落实选聘条件,确保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善于治理、群众信任,持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实行总量动态管理;在“育”上精准施策,突出抓好能力建设,增强社区工作者走访摸排、矛盾调解等10个方面的能力,强化专业能力提升,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水平;在“管”上完善制度,健全上门走访、结对帮扶、代办服务等工作制度,切实提升“定岗网格”工作效能,落实考核奖惩、监督约束制度,推动社区工作者更好地履行职责、为民服务;在“用”上强化保障,落实相关工作经费,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聘)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从各个方面给予关心关爱,解决好后顾之忧,激励他们扎根基层、担当作为。
“《措施》的出台是对我们基层社区工作者的认可,在人员培训、工作经费、薪酬待遇等方面加强保障,锻造高质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高区怡园街道滨州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锦秀说。
“目前,威海市社区工作者总数达到3818人,平均每万城镇常住人口18人,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证书的占比56%。”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大赛为起点,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开展交流活动,持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同时,将大赛中涌现出的优秀经验和创新做法进行推广应用,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时英艳/文 刘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