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港区

临港双循环数字贸易枢纽示范区跻身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025-07-30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近日,山东省2025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名单公布,威海临港双循环数字贸易枢纽示范区成功入选。这标志着临港区服务业发展迈出关键一步,其打造的“物流+电商+数字”深度融合模式,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形成的特色路径,得到了省级层面的认可。
  走进阿里速卖通华北最大出口一体化物流园区项目现场,只见一派繁忙景象,焊接火花与机械轰鸣交织,千余名工人正抢抓工期,赶进度。


  这座总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的智能物流枢纽,主体钢结构已于7月中旬全面封顶,目前,施工重点已转入室内消防管网铺设和自动化分拣设备安装阶段。
  “依托中韩两国的‘四港联动’优势,阿里速卖通华北最大出口一体化物流园区项目建成后,从威海仓发出的跨境包裹,仅需3到5天即可送达韩国消费者手中,将成为时效领先的跨境电商‘黄金枢纽’。”威海国际物流园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核心在于数字化驱动,未来,威海国际物流园将引进先进智能设备,提升仓库内作业效率,规范化作业流程,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投入,实现物流作业全程可视化追踪、智能调度和预测分析。
  阿里速卖通华北最大出口一体化物流园区项目对于临港区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新业态、打造现代物流和对外贸易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和强劲的带动效应,也将孵化和培育更多山东跨境品牌“出海”,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正是临港区近年来聚力建设威海临港双循环数字贸易枢纽示范区,打造“2+1”产业集群,即以现代物流、跨境电商为基础,数字经济为融合纽带,构建“一区多园”产业空间布局的生动实践。
  在临港区,“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清晰可见:在顺丰丰泰产业园内,智能分拣系统高效运转,分拨效能提高3倍,单票成本降低40%,日处理快件量由10万件提升至45万件,有力支撑威海电商及快递物流网络;中韩跨境贸易电商产业园内,8000平方米公用型保税仓库里,海关商检人员通过联合监管系统查验中韩跨境商品,全力打造我市最大规模、最高标准的公共服务型跨境电商综合产业聚集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园内,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的500P算力正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撑,成为企业“智改数转”的“能源站”。
  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产业集聚度高、引领带动性强、资源要素集中、服务功能集成为核心特征,具有较强引领带动能力。现如今,临港区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数字经济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伴随龙头企业入驻,2024年临港区现代物流业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跨境电商行业贸易额突破20亿元,构建起内外联动、高效协同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获批省级集聚区,是临港服务业发展的新起点,也是获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之后的又一次飞跃。据了解,示范区将加速推进7个服务贸易项目、7个物流项目、5个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力争到2028年集聚区服务业总收入占全区服务业营收比重提升至75%,全力塑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和数字经济强区。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生态,深化‘物流+电商+数字’融合创新,全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标杆示范区,为全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具引领性的‘临港方案’。”临港区经济发展局经贸服务业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集聚区的能级提升,正为临港区服务业增长注入强劲动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临港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稳健增长态势筑牢区域经济发展根基。(来源:今日临港)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