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定分止争丨刘言青:用初心化解家事“千千结”

2025-08-12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编者按
  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定分”重在“止争”,对于法官来说,结案不是终点,解纷才是。有这样一群法官,以明辨是非的法律智慧、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如我在诉的责任担当,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定分止争”的理念,践行着“高质量办理每一起案件”的诺言。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在乳山市人民法院,员额法官刘言青用三十年的坚守,生动诠释着这句古训。
  每天清晨,当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办公室,总能看到他伏案工作的身影,桌上那本边角磨得发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荣誉天平纪念章”交相辉映,见证着这位法官对司法事业的执着追求。
  三十载春秋磨一剑
  1993年,年轻的刘言青怀揣“持心如衡,以理为平”的信念走进法院大门。从最基层的书记员做起,他始终秉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治学精神,在浩瀚法海中砥砺前行。那时的他,白天跟随老法官学习办案技巧,晚上研读法律条文到深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个典型案例的要点。
  2016年,刘言青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成为首批员额法官。他将多年办案经验凝练为“耐心倾听诉求、细心查明事实、公心裁断是非”,这套工作方法犹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化解纠纷的新境界。
  △庭审结束后,案件当事人当面向刘言青法官表示感谢。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作为一名员额法官,他深知,审判工作的公正与高效关乎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审阅着一卷卷案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得到及时处理。刘言青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责任感,认真、严谨地审理每一起案件,当当事人怀着感激之情送来感谢信时,他也只是朴实地笑了笑。
  情理法相融解纠纷
  在审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时,刘言青法官细心地透过子女抱怨的表象,窥见被生活琐碎掩埋的拳拳孝心,责任心令人动容。
  八十多岁的李老太因子女拒绝赡养将三个子女告上法庭。庭审结束后,天色已晚,刘言青发现老人腿脚不便,独自一人站在法院门口等车。他二话不说,亲自将老人送回家中。途中,他耐心开导老人,并承诺会持续关注案件进展。
  第二天,他又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了生活必需品送去。这件事在邻里间传为美谈,也深深触动了当事人的子女。
  最终,在他的调解下,三个子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承担起赡养责任。刘言青常说:“百善孝为先,我们做法官的,不仅要依法办案,更要以身作则弘扬传统美德。”
  三十载春秋流转,刘言青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成长为沉稳睿智的审判专家,但这位资深法官依然保持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因为他深知“一次不公的裁判,其恶果超过十次犯罪”,日常审判的平凡岁月,他都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坚守,在法槌起落间传递司法温度。
  于细微之处见真章
  在家事法庭的方寸之地,刘言青如敏锐的捕风者,于当事人激烈的言辞风暴中,精准捕捉内心深处的真实诉求。在祖宅析产案里,他既以法律为尺守护公平正义,又用温情为笔,轻轻拂去蒙尘的亲情记忆。
  他常对年轻法官谆谆教诲:“司法绝非冰冷条文的机械宣读,而是要搭建一座让当事人心与心相通的桥梁。”调解现场,他化身语言魔术师,将晦涩的法律术语编织成朴实的乳山方言;面对情绪如汹涌潮水的当事人,他递上一杯氤氲热茶,以安静的陪伴待惊涛渐息,方才以温润话语开启沟通之门。这“以言通心”的智慧,恰似点点星火,照亮司法为民的道路。
  三十载光阴流转,青丝染霜,不变的是每日清晨伏案的身影,是案卷上如繁星般密密麻麻的批注,是调解成功后当事人紧紧相握的双手传递的温度。当“荣誉天平纪念章”的璀璨光芒,映照在他鬓角的白发之上,那份如青松般苍翠的初心,历经岁月打磨,愈发闪耀出司法者最纯粹、最珍贵的精神底色。(来源:威海法院)
签审:张军涛
复审:孙美玲
编辑:于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