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农村老龄化加剧、产业基础薄弱等现实挑战,经区崮山镇主动破局,以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为切入点,创新探索“1个村居+3个问题(库区受限、老龄化严重、闲置房屋多)+因地制宜”的“1+3+N”模式,率先在南虎口村开展试点,打造网红民宿产业,成功实现了隐患消除、资源盘活与群众增收的有机统一,走出一条富有崮山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
在改造过程中,崮山镇注重保留胶东传统民居特色,石墙黛瓦、四合院落风貌得以延续,同时融入现代生活设施,打造出“外朴内雅”的网红民宿集群,迅速在短视频平台走红。
“闲置农房改造不仅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民生工程,更是激活乡村资源的‘金钥匙’。”崮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以实干精神推动发展,让更多‘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闲置农房待换新
崮山镇位于威海市近郊,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迁居城镇,导致闲置农房数量迅速增加。以南虎口村为例,该村紧邻市区,但因崮山水库生态保护限制,工农业开发受到制约,人口外流更是让村里六十多栋房屋常年空置。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坍塌风险,既危及群众安全,也造成资源浪费。面对这一现实,崮山镇党委政府深刻意识到,闲置农房不仅是安全隐忧的“重灾区”,更是乡村振兴的“潜力股”,必须以创新思路破解困局。


模式创新引活水
以南虎口村为试点,崮山镇紧扣“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构建起“政府引导、村委统筹、企业运营、群众参与”的合作机制。通过全面摸排,建立“一房一档”信息台账,并依托水库生态资源,明确以“民宿经济”为发展方向。村里以自愿原则租赁流转闲置房屋,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民宿企业,签订长期租赁协议,以逐年递增的租金保障村民持久收益,也为企业投资注入信心。


在改造过程中,崮山镇注重保留胶东传统民居特色,石墙黛瓦、四合院落风貌得以延续,同时融入现代生活设施,打造出“外朴内雅”的网红民宿集群,迅速在短视频平台走红。
民宿经济促共富
目前,南虎口村已完成首批民宿改造并投入运营,累计投入资金58万元。凭借“山水相依、原乡生活”的独特魅力,年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90万元。项目不仅带来可观经济效益,还带动全村产业协同发展,为村民提供物业、保洁、餐饮等就业岗位20多个,户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拉动果蔬采摘、垂钓、跑山鸡养殖等配套业态,形成“民宿+农事体验”的乡村旅游闭环;与电商基地合作,培育本土网红直播带货,打响“崮山民宿”区域品牌,吸引周边村庄借鉴推广。


“闲置农房改造不仅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民生工程,更是激活乡村资源的‘金钥匙’。”崮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创新思维破解难题,以实干精神推动发展,让更多‘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下一步,崮山镇将继续深化“1+3+N”模式,扩大民宿样板片区规模,形成集聚效应;借助电商平台开发“云上民宿”预订系统,提升运营智能化;在全镇推广“民宿+康养”“民宿+文创”等多元业态,构建“一村一品”的发展新格局。(来源:威海经区崮山发布)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