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冠军制造 工赋山东”网评引导活动在高区启动


9月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山东省委网信办、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威海市委网信办、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承办的“高质量发展中国行——冠军制造 工赋山东”网评引导活动在高区启动。
此次活动旨在展现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增强信心、凝聚共识。中央重点网络新闻媒体、山东省主要网络新闻媒体记者以及网络文明伙伴、正能量网络名人、网评员代表等走进威高集团、天力电源科技等重点企业进行采访报道、采风创作,呈现威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威高血净二期数字化转型工程启动


日前,威高血净生产域数字化转型项目二期正式启动。这个项目旨在构建一个覆盖生产全领域、贯通价值链全环节的智能化制造体系,通过激活“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核心价值,打造国内乃至国际医疗器械智能制造领域具有引领性的新标杆。
项目以“数据贯通全价值链”为核心指导思想,部署了多维度业务系统协同矩阵。MES系统作为生产执行中枢,突破了传统生产管控边界,通过构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全流程数字链路,为血液净化制品的质量安全建立了完整的数字化保障体系,使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和可追溯性达到新的高度。
目前,威高集团已建立了“试点—优化—推广”的科学实施路径,项目实施范围覆盖威海生产基地、全品类仓储体系及赣州生产基地,形成“双基地、多车间、全仓储”的全域数字化布局。
服务助力!高区交付国内最大的玻璃钢休闲渔船
天力科技:让车载电源更懂效率与安全

天力科技:让车载电源更懂效率与安全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下,车载电源作为车辆“能量中枢”,其技术水准直接关乎行车安全与效能。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深耕这一领域,凭借深厚技术积累与持续创新,在功能安全、集成化设计等方面实现突破,成为山东智造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典型代表,以硬核实力诠释了山东好品的科技内涵。
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宫大东:“这两个产品,是用在现在比较流行的无人驾驶或者辅助驾驶上的,它具有一个安全功能等级的要求,(要)符合我们业内叫(ISO)26262的审核要求……”
ISO 26262标准被誉为汽车电子界的"安全宝典",它从芯片选型到软件架构,从生产测试到售后维护,对每一个环节都设立了严苛的安全准则。攻克这项标准,就相当于拿到了汽车电子领域的“安全奥斯卡”,天力科技的这两款产品是国内较早达标的产品,其核心功能在于电能不足时的智能分配。

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宫大东:“当它自动检测电能不是很足的情况下,它会优先保证转向、制动,一些娱乐功能,它就会自动给你关闭掉,让你有充分的时间去接管车辆,保证整个车辆行驶的安全,有点像(手机)省电模式。”
不止于智能汽车,天力科技的创新还延伸到房车领域。其研发的“五合一全场景能源管理系统”,把太阳能充电、电池储电、市电转换等功能“打包”集成,一个设备就能解决房车所有用电需求,大大优化了房车空间与布线效率,同时还通过水冷系统替代传统风冷系统,解决了风扇噪音问题。
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宫大东:“我们整个的外形结构可以按照房车的使用场景做更好的结合,它的整个安装就特别灵活,可以按照常规的方式挂起来,也可以放在下面,放到悬梁上,甚至可以放在座位下边,不占用我的有效空间,目前在澳洲房车上推广这一款产品。”
在天力科技,每款产品的诞生,都藏着“千锤百炼”的故事。为适配车企的轻量化要求,一款150瓦电源被“压缩”到仅680克,尺寸堪比手机,却实现了92%的转换效率;基于汽车专用的AUTOSAR架构开发软件,叠加功能安全逻辑,研发难度远超普通电源;仅环境适应测试就覆盖-40℃到80℃极端工况,21项专利加持让产品在冰原、沙漠都能稳定运行。
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宫大东:“还要和我们的主机厂,去定义产品,到底要做成什么样的产品,比如说你现在看,大小,形状,为什么要这么设计,你要配合整车进行,配合完了以后,整个的功能要求还要和整车的系统做对接,慢慢才能出来最终一个产品的定义。”
凭借技术与管理的双重优势,天力科技的汽车电子板块保持递增趋势,产品已走进吉利、上汽、比亚迪、DEEPWAY等头部车企的供应链,100多辆无人驾驶车辆搭载其技术,订单排至2026年。从保障智能汽车安全,到解锁房车出行新体验,天力科技正用“山东智造”的硬核实力,让车载电源更懂效率与安全。
服务助力!高区交付国内最大的玻璃钢休闲渔船

近日,在小石岛海域,一艘即将交付的“琼三亚渔休88351”正进行首航测试,这艘由西港游艇自主研发的玻璃钢休闲渔船,以总长38.28米、型宽7.80米、满载排水量217.3吨的硬核数据,刷新国内同类型船舶的尺寸与排水量纪录,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玻璃钢休闲渔船。

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夏兆伟:“琼三亚渔休88351”从设计到建造完成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既要满足游艇的舒适度,又要具备钓鱼艇的功能性,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满足海南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今天首航测试成功后将进入交付阶段,这将是我们今年向海南市场交付的第6艘船舶。
然而,这艘休闲渔船要想在海南海域合规运营,需同时满足威海与海南两地不同的检验标准。省、市、区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使企业顺利通过检验,推动了高区游艇产业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郝晓杰:目前我们手里的订单已排到了2026年8月份,全年产值基本可达6000万元。
高区召开第41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事迹宣讲会


9月9日,高区召开第41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事迹宣讲会,庆祝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节日,表彰先进典型,弘扬崇高师德。
大会通报表扬了2025年度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共授予优秀教师96人、优秀班主任58人、优秀教育工作者20人。他们中有的牵头课程改革项目,有的精研管理带动团队成长,有的创新教法成果显著,有的默默奉献润物无声,在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事迹宣讲环节,6组优秀校长和教师代表分享他们的教育故事与实践经验。有的讲述带领团队攻坚、推动薄弱学校提质升级的过程,有的讲述如何推动教研创新、突破教学难题的经历,有的分享特色教育理念、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榜样故事传递教育初心,真实而细腻的叙述深深打动了现场听众,引发全场共鸣。
活动最后,34位新教师代表举起右拳,铿锵有力的誓言在会场回荡。新教师们对教育事业的郑重承诺,让他们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也让教育的初心在传承中愈发坚定。

高区一中教师 程孝阳:刚才听了各位新教师的宣誓,还有各位老师的宣讲,我内心特别感动,也特别触动。我想正是因为热爱,让我们的付出能够坚守。我能够做的就是继续坚守讲台,为孩子付出一生。
高区2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出炉解锁城市文化新场景


近日,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2025年威海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评选工作,经各区市遴选申报和专家评审,高区2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入选。
威海否美术馆位于高区火炬八街北方大厦,美术馆以公益文化展览为主,向大众普及、传递高雅艺术,以具有威海地方特色的文创、文化艺术作品等为辅,打造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美术馆既有敦煌主题作品带来的视觉震撼,暮色降临后又变身爵士现场,声浪与酒香共舞,尽显运营新意。从艺术欣赏到休闲体验,从伴手礼选购到亲子互动——这里用“新”意串联起全龄文化消费全场景,成为区域文化生活的亮眼节点。
姜不老大姜之风非遗文化展馆位于高区沈阳路,是一处专注于展示大姜历史文化的场所,聚焦省级非遗项目乳山姜蜜制作技艺以及姜乳饼、姜艾引寒出窍三个非遗项目精心打造。展馆巧妙融合古老养生技艺与现代智慧,游客不仅能亲手参与“姜蜜、姜乳饼、姜饮品”等的手工制作,感受传统工艺的温度,更能品尝到美味又营养的老姜制品。它是传承和弘扬大姜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是探寻大姜文化魅力的理想之所。
高区“一年一村一场戏”秋季演出启动


9月8日晚,高区初村镇西北村热闹起来,高区“一年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活动秋季首场演出在这里举行,也标志着初村镇新一年度送戏下乡活动全面启动。
傍晚六点,初彩秧歌队率先登场。身着鲜艳服装的队员们精神抖擞,手持彩绸、腰系红鼓,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彩绸飞扬舞翩跹,动作整齐划一又充满活力,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随后上演的吕剧《双生花》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演员们妆容精致、扮相亮眼,以细腻的身段、生动的演绎,将传统戏曲的韵味与新编故事的张力巧妙融合,质朴自然、贴近生活的吕剧唱腔,满是浓郁的齐鲁乡土气息,台上唱得投入,台下听得过瘾。

高区初村镇西北村村民 曲立尹:把这戏送到乡下来,这样大家都出来活动活动,挺好的。
今年,高区“一年一村一场戏”文化惠民工程邀请了7支专业剧团深入基层进行戏剧演出,确保初村镇37个村居全覆盖,真正把高品质、接地气的戏剧演出送到群众身边。
签审:王 岚
复审:孙美玲
编辑:毕玲瑜
复审:孙美玲
编辑:毕玲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