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经区泊于镇蒲湾村的威海大农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单产提升引领区内,一片绿意盎然的玉米地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的玉米叶片厚实、颜色浓绿,长势旺盛。这背后的“功臣”,正是一条条整齐铺设在田间地头的滴灌水肥一体化设施。
“最旱时,周边田里的玉米叶子都打蔫了,但我们这片地的玉米长势几乎没受影响。”大农农业科技法定代表人陈绍哲说。
得益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等关键期,大农农业科技能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水需肥规律,通过滴灌系统精准补水施肥,将水分和养分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帮助玉米有效抵御旱情影响。
除了抗旱稳产,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技术使水电费用从每亩约200元降至60元,仅此一项每亩便可节约成本超百元。在肥料利用上,氮肥利用率从30%提升至60%以上,每亩减少化肥用量15公斤,节约肥料成本约70元。
为保障技术落地见效,今年,经区建设了200亩单产提升引领区,通过技术集成展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我们还多次组织农户参加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专题培训班、水肥一体化现场观摩会等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并邀请农科院专家进行田间指导。”经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专家指导下,引领区不但推广“水肥一体化”,还采取滴灌带回收技术,在玉米收获后及时回收滴灌带,经过清洗维护后可重复使用2至3次,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废弃物污染,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经区社会事业局将持续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全面落实水肥一体化等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精心做好“一喷多促”、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秋粮田间管护工作,为稳产增收打好基础。(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王泽瀚)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于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