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港区凭借扎实的改革基础与清晰的发展规划,成功入选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域名单,并获批省级专项资金3000万元,成为全省首个获批此项目的开发区,而该试点的核心区域落户汪疃镇。5月份,汪疃镇凭借现代苹果主导产业的显著优势,跻身2025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近年来,从苹果种苗的基因革新到全流程智慧化种植,再到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汪疃镇以一系列创新举措为镇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这批种苗是今年初春栽种的,看这长势明年就能进入收获期。”有着十几年苹果种植经验的孙波话语里满是自信。在他看来,种苗是苹果产业的“生命线”,其品质直接决定着果树的生长态势、果实的口感风味以及最终的产量效益。
从田间地头的精细管护到智能温室的科技赋能,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布局,欣旺农业以“强根基、提品质、促融合”为目标,让科学育苗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与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双重加持下,汪疃镇正以种苗培育为支点,撬动苹果产业向智慧化、标准化、融合化方向加速迈进。
当下,在圃恒农业威海苹果示范基地内,12亩苹果新品种——“鲁丽”进入成熟期,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摘下一个咬一口,清脆的“咔嚓”声随之响起,甘甜的汁水瞬间在口腔中迸发,果皮薄而光滑,果肉细腻紧实,几乎没有硬芯,一口接着一口,清甜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目前,在汪疃镇1万亩果园里,“威海金”“鲁丽”“王林”“魔星”等优质品种正茁壮成长,苹果年产量达2.5万吨,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年增收500万元,人均增收达到2.8万元,一颗颗饱满的苹果变成富民强村的“金果子”。
为拓宽销售渠道,汪疃镇政府与企业联手打造“果香汪疃”电商中心,构建起“村播矩阵+龙头企业+云仓物流”的完整生态链。在电商中心的直播间里,“村播”们正热情地向网友介绍当地的特色苹果:“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汪疃的有机苹果,脆甜多汁,现摘现发。”
汪疃苹果,香甜你我。从加工端的标准化生产到销售端的数字化转型,再到文旅端的融合创新,汪疃镇以融合发展为核心,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分享产业链红利,人均年收入迈上新台阶。(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文 葛哲菲/图)

近年来,从苹果种苗的基因革新到全流程智慧化种植,再到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汪疃镇以一系列创新举措为镇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筑牢种源根基,打造智慧融合典范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汪疃镇的田野上。在欣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苹果种苗培育园区,负责人孙波蹲在田埂间,目光聚焦在茎秆的纤维纹理与根系的舒展状态上。眼前百亩田地里,数万株脱毒矮砧苗木整齐列队,晨露在叶尖滚动,折射出勃勃生机。


“这批种苗是今年初春栽种的,看这长势明年就能进入收获期。”有着十几年苹果种植经验的孙波话语里满是自信。在他看来,种苗是苹果产业的“生命线”,其品质直接决定着果树的生长态势、果实的口感风味以及最终的产量效益。
依托汪疃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欣旺农业以种苗培育为核心突破口,在威海农业技术协会与山东农业大学的技术支撑下,构建起一条从基因优化、技术攻关到标准化推广的全产业链体系。走进育苗基地,层架式无土栽培系统如列阵士兵般整齐排列,温湿度、光照时长等环境参数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调控,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背后,是现代农业科技对传统种植模式的革新。
“传统育种周期长、见效慢,我们通过引入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先进技术,把育种周期大幅缩短。”技术人员介绍。而矮砧密植技术的突破更是让产业迎来质的飞跃——果树结果期从传统模式的三到四年提前至第二年,亩均种植密度提升一倍,土地利用率与产出效益实现双重提升。配合全程脱毒处理技术,每株苗木的纯度都达到行业高标准,为优质果品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在欣旺苹果全产业链提升项目现场,3000平方米的组培室里,国际先进的全自动控制系统24小时运转,为种苗生长营造最优环境;50亩采穗圃与200亩大苗繁育基地中,高效节水灌溉设备沿着田垄延伸,在作物生长关键期精准输送养分。据了解,该项目投产后年产能可达40万株优质苹果大苗,不仅满足本地产业发展需求,还将标准化苗木输送至周边县域,带动形成连片发展的现代苹果产业集群。


从田间地头的精细管护到智能温室的科技赋能,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布局,欣旺农业以“强根基、提品质、促融合”为目标,让科学育苗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与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的双重加持下,汪疃镇正以种苗培育为支点,撬动苹果产业向智慧化、标准化、融合化方向加速迈进。
革新种植模式,激活产业新活力
秋日的山东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种植园,成片的苹果树郁郁葱葱,枝头上“威海金”“故事”等特色苹果饱满圆润,正沐浴阳光积蓄养分,静待丰收季的到来。作为当地苹果产业升级的“领头雁”,樱聚缘正全力推进600亩“故事”“威海金”等新品种种植,同步对1000亩老果园实施全方位改造。
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正催生产业集群式崛起。近年来,汪疃镇以樱聚缘为核心,带动威海黄胖子苹果有限公司、鲁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壮大,不仅构建起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更让“汪疃苹果”成为现代优质果品的标杆品牌。


当下,在圃恒农业威海苹果示范基地内,12亩苹果新品种——“鲁丽”进入成熟期,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摘下一个咬一口,清脆的“咔嚓”声随之响起,甘甜的汁水瞬间在口腔中迸发,果皮薄而光滑,果肉细腻紧实,几乎没有硬芯,一口接着一口,清甜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这个苹果真不错!从结果到成熟周期短,品质还这么稳定,最重要的是精准填补了早熟苹果的市场空白。”果园内,鲜果经销商李麒在实地考察品尝后,当即与基地负责人开展合作。李麒是汪疃人,深耕鲜果经销十余年,从最初试探性经销本地苹果,到如今汪疃苹果占其年销量的50%以上,他亲历了当地苹果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的蜕变。
这场蜕变的核心密码,藏在果园的科技赋能里。走进汪疃镇的6个苹果标准化种植区,水泥立柱格架系统间,矮砧带分枝大苗按3.5米×1米的株行距整齐排列,长势茁壮。遍布果园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如同“智慧大脑”,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与养分含量,根据果树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精准配比水肥,实现科学灌溉施肥;修剪环节有机械臂精准操作,施肥依托智能终端按需投放,采摘借助轨道车高效转运……如今这里的机械化作业率稳定在75%左右,从施肥灌溉到病虫害防治,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循,让果园管理彻底跳出“凭经验”的传统模式,迈入“数据驱动”的科学管理新阶段。


目前,在汪疃镇1万亩果园里,“威海金”“鲁丽”“王林”“魔星”等优质品种正茁壮成长,苹果年产量达2.5万吨,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年增收500万元,人均增收达到2.8万元,一颗颗饱满的苹果变成富民强村的“金果子”。
促进三产融合,绘就镇域发展新图景
“以前守着几亩苹果园,一年忙到头也就够个温饱。现在土地流转有租金,在种植园打工有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汪疃镇一名村民的话道出了当地百姓在三产融合发展中的获得感。如今的汪疃镇,以苹果产业为纽带,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荣获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山东省“我喜爱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等多项省级荣誉。
在汪疃镇的山东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分拣设备能够将苹果按大小、甜度精准分级。“我们建立了全覆盖式苹果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从种苗培育到种植管理,再到加工包装,每个环节都有严格标准。”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加工,苹果的附加值大幅提升,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加工端的提质升级,为汪疃镇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拓宽销售渠道,汪疃镇政府与企业联手打造“果香汪疃”电商中心,构建起“村播矩阵+龙头企业+云仓物流”的完整生态链。在电商中心的直播间里,“村播”们正热情地向网友介绍当地的特色苹果:“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汪疃的有机苹果,脆甜多汁,现摘现发。”
文旅融合则为汪疃镇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苹果文化苑里,游客们正在体验苹果DIY手工制作;在农耕体验园中,孩子们在田间地头感受农耕乐趣……“我们将苹果文化苑、农耕体验园与文峰植物园联动起来,打造‘采摘+研学+休闲’的复合业态,年接待游客数万人次。”汪疃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文旅融合让更多人走进汪疃、了解汪疃,也让“四季果香田园风光”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汪疃苹果,香甜你我。从加工端的标准化生产到销售端的数字化转型,再到文旅端的融合创新,汪疃镇以融合发展为核心,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分享产业链红利,人均年收入迈上新台阶。(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文 葛哲菲/图)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