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春,男,1972年7月生,中共党员,黑龙江海伦人,威海爱援祥公益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威海景艺轩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书法教师。
倾心帮扶,做残友最暖的“家人”
“党员就该为群众办实事,残友们更需要被温暖照亮。”这是李青春常挂在嘴边的话。2019年,当得知高位截瘫的残友董春自学制作的掐丝珐琅作品将被威海市档案馆收录时,李青春第一时间带着爱援祥的志愿者上门,和董春一起研究收录方案。董春行动不便,从后续手续办理到作品交送,李青春全程“保驾护航”。这份毫无保留的帮助,像一束光,照进了董春的心房,也让两人成了交心好友。
一次交谈中,董春向李青春吐露了心事:女儿大学毕业,学的是中医药专业,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李青春得知后,立刻想到自己有位经营相关公司的朋友。他忙前忙后,为董春女儿引荐就业机会。如今,董春的女儿已在该公司生产技术岗位上稳定工作3余年,董春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没有李书记,就没有我女儿的今天,他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董春提起李青春,满是感激。
李青春的帮扶,从不止于一时一事。他常去“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看望康复中的孩子,送去米、面、油、书包等生活和学习用品,蹲下身,温柔地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康复,好好学本事,未来能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他结对帮扶残疾人家庭,组织爱心捐款,把募集到的善款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帮困难家庭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在为残疾人开设的爱心公益大课堂上,李青春格外关注“如康家园”孩子和特殊孩子的技能培训、心理咨询与书法培养。“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掌握一门技能,才能真正自食其力。”他深知这一点,积极探索企业家吸纳残友就业、助力残友创业、走进帮扶村兴业、残友传帮带等新模式,力求从根源上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让助残工作既解“燃眉之急”,又谋“长远之利”。
以墨为媒,授残友“渔”之技能
李青春是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威海高区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是他的挚爱。他巧妙地将这份热爱与公益融合,为残疾人开展公益书法培训,让残友们在笔墨世界里重寻生活的信心与价值。
每周五下午,是李青春书法馆专为残友预留的“专属时光”。从20多岁的青年到80多岁的老人,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残友,因对书法的热爱和对掌握一技之长的渴望汇聚于此。李青春手把手教他们临摹、书写,一笔一画,满是耐心与细心。
21岁的汤圆,跟着李青春免费学了两年书法。每到周五,她都会风雨无阻地来到书法馆,进门先向李青春恭敬地鞠一躬,道一声“老师好”。在李青春的悉心指导下,汤圆的书法作品已颇有章法。在爱援祥年会上,她的作品还卖出了四五百块钱。“拿着自己写的字换来的钱,心里特别踏实,感觉自己真的能行!”汤圆的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十余年来,李青春的书法馆陆续收了30余名残疾人学生。在爱援祥组织的爱心义卖活动中,他们的书法作品总能换来收入,这不仅让残友们获得了物质上的回报,更让他们在精神上挺直了腰杆——“我能靠自己的本事挣钱了”。
每年九月中旬开始,李青春还有一项“固定作业”:每天伏案写对联,到年底要写满千幅,送给周边社区居民。其中一部分,他会亲自送到残友手中,将寓意美满的春联和浓浓的关怀,一并送到残友的心坎里。
大爱无声,绘就社会和谐底色
五年公益路,李青春把长期助残与短期助残、重点帮扶与一般扶助、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有机结合。他的助残工作,不再是简单的“送温暖”,而是充满了“童趣”与“朝气”:教孩子书法时,他会用生动的比喻讲解笔法;组织残友活动时,他会策划有趣的互动环节。
他以“授人以渔,臻于至善”为公益信条,用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就业领域不断拓宽,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他的事迹,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激起层层正能量的涟漪,推动着威海市残疾人事业不断向前。
李青春不擅言谈,却用最真挚的行动践行着助人为乐的精神。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平凡的日子里,用点点滴滴的付出,诠释着大写的“爱”。他以书法为桥,以帮扶为舟,让残友们跨越困境的河流,驶向充满希望的彼岸;他以自己的方式,丰富着“助人为乐 社会和谐”的内涵,让温馨与和谐,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静静流淌,汇聚成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与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