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威海好人榜

于熙珍:勇救落水者 彰显人间爱

2025-10-17 编辑: 史秀英

        于熙珍,女,汉族,1960年10月生,山东威海人,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山阴沟村村民。

        奋勇救人 义举暖人心

        “哎妈呀!”在一个普通的深秋时节,路经山阴沟村水库西侧的于熙珍听到一声呼叫。“我循着声音一看,有人落水了,在水里努力挣扎,我心想遭了!我用最快的速度从水库西侧冲到落水者所在的水库边北侧。”于熙珍回忆说。当她气喘吁吁地跑到水库边,此时落水村民已经滑出水库边缘两米多远,双手拍打着水面,只有头部露在水面上,身子已经完全沉至水下,情况十分危急。由于离岸边较远,于熙珍根本无法施救。来不及松口气,她便四处寻找施救工具,刚好看到了不远处有一根木棍,她飞快地跑过去抓起不远处的木棍,转身便冲回岸边施救,“快抓住我!”于熙珍立即将木棍递向了落水村民,让她抓住后用力往岸上拉。

        由于水库较深,加上落水村民浑身衣物被水浸透,身体沉重,救人需要一身力气。相反,于熙珍身形并不壮实,反而比较瘦弱,且近年来心肺功能有所下降,医生嘱咐千万不能剧烈活动,否则会给心肺造成更大的负担。在这紧急时刻,危急关头,她全然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一点一点将落水村民用力往岸边拖拽,即便很快体力不支,但她仍憋足最后一口气,用尽全力才将村民拖上岸,此时,精疲力竭的于熙珍才松了一口气瘫坐在岸边。

        后经了解,落水村民在水库边洗衣服时,因岸边石板湿滑,不慎滑入水库。落水后,她不停扑腾自救,却因动作太大,距离岸边越来越远。“要不是于大姐及时救助,命都没有了。”提起当天惊心动魄的一幕,被救村民仍然记忆犹新。

        群众点赞 传递正能量

        于熙珍见义勇为的事迹在村中传开后,引发了强烈反响,人们纷纷称赞她是崇德向善、勇于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于熙珍这个人非常善良热心,村里谁家要是有个啥难处,只要她知道了,总要帮一把。”乡亲们每逢谈起于熙珍的为人处事都赞不绝口。“就救人这个事儿吧,我们更应该向她学习。”提起于熙珍的救人之举,村民们不禁竖起大拇指。

        “见义勇为不仅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更是新时代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于熙珍的见义勇为之举,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了社会正能量,更为其他村民树立了学习的好榜样,愿每一个平凡善举都能光芒万丈。” 面对别人问起60多岁、身体病弱的她哪里来这么大的勇气救人时,于熙珍说,“救人要紧,不能等,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要把她救上来,其他的也没有想太多。”

        “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们一家都得感谢你……”出于发自内心的感激,落水村民和家人带着厚礼来到于熙珍家里当面道谢,面对厚礼她婉言拒绝并表示:我们村的民风一直都很淳朴,助人为乐在村里蔚然成风,遇到别人有难处,我怎么可能袖手旁观,我要把好风气发扬光大,以后遇到这种事情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行善助人 坚守释初心

        在村里,于熙珍一直是个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好村民,街坊邻居谁家有个难处她都乐意帮把手,特别是对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她总是不遗余力地提供生活上的帮助,而且从来不图回报。在于熙珍家门口,停着一辆农用车,每到农忙时节,她就主动帮村里邻居转运肥料,往山上送水浇地……凡是她能帮上忙的事儿,无论大小,都会免费帮忙。于熙珍说:“农村年轻人少,大都是老人在家。老人家腿脚不方便,我这跑一趟几分钟而已,不费事儿,但是老人家肩挑背扛的,万一摔一跤,就得不偿失了。”

        于熙珍还是村妇联执委委员,平日里,她热心基层事务,邻里遇到困难总爱找她帮忙,她是村民公认的“暖心人”和“贴心人”,在她的带动下,村里逐渐形成了友爱和谐的文明新风尚。此外,她还加入了村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无论是人居环境整治、爱心帮扶还是政策宣讲……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她的身影。

        一个善举就是一颗文明的种子,一个好人就是一盏道德的明灯。虽然年过花甲,于熙珍依然在善良与爱的坚守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传递着真善美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