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5年威海好人榜

刘玉卿:一把爱心剪刀,剪出四十载乡村温情

2025-10-17 编辑: 李静

今年70岁的刘玉卿,是乳山市大孤山镇打木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一把爱心剪刀、一颗赤诚之心,坚持为全村男女老少免费理发四十余载。

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年轻的刘玉卿刚嫁到打木村不久,就发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没有一家理发店。村民若要去镇上理发,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对老人和孩子来说尤其困难。从那时起,刘玉卿便萌生了为村民义务理发的念头。

为解决乡亲们的“头等大事”,热心勤快的她主动托人学习理发手艺,又用自己微薄的积蓄买来一套理发工具,当起了村里的义务理发师。每月固定时间,她就在自家小院支起板凳、摆开工具,为村民理发。这一剪,就是四十多年。数不清用坏了多少把推剪,从最早的机械手推剪,到如今外壳斑驳的电动推剪,每一把都见证着她半生的付出与坚守。除了定点服务,刘玉卿还主动上门理发。只要村民捎句话,她便放下手头活儿,拎起工具箱就走。后来,她甚至主动打电话提醒村民该理发了。就连路过的小商贩,若见头发长了,她也会热情招呼,免费帮忙修剪。她的小院常常充满欢声笑语,她用开朗和善意温暖着村里的留守老人,大家都夸她“人美心善,是村里的开心果”,老人们感慨:“玉卿比自家闺女还贴心!”

村里的残疾户和特殊困难家庭,更是刘玉卿心头的牵挂。村民于女士患有精神障碍,不愿出门,头发长了也不收拾,家人束手无策。多年来,刘玉卿每月定期上门为她理发。起初于女士不配合,甚至踢打咬人,理一次发常常要费尽力气忙活一个多小时,累得满身大汗。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渐渐地,于女士把她当成了最亲的“家里人”。看到于女士变得清爽整洁,家人露出久违的笑容,刘玉卿觉得“再累也值得”。更令人敬佩的是,刘玉卿从不推辞为病重老人理发。村里多位老人常年卧床,她都主动上门服务。有一次,一位老人弥留之际,家人希望让他体面地离开,刘玉卿跪在炕头,恭敬地为老人剃头、刮须、擦脸。她说:“这些年,我送走了十几位这样的老人。人走也要干干净净,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刘玉卿的理发日程从未间断。寒冬腊月,她顶风冒雪出门;农忙时节,她就利用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帮人理发,再赶去干农活。过年时,村民都想焕然一新,她常常从早忙到晚,一天为三四十人理发,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却分文不取。有人过意不去,硬塞红包,她总是笑着推辞:“乡里乡亲的,谈钱就生分了!”刘玉卿的爱心剪刀剪掉的不仅是头发,更是大家的烦恼;留下的不仅是手艺,更是无私的情分。对于这些年的坚持,她朴实地说:“我就是个普通人,能帮一点是一点。”

在村民眼中,刘玉卿总是和善爱笑、亲切温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她笑容背后,曾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四十一岁那年,丈夫不幸因意外去世,留下她和三个孩子相依为命。大家都以为,遭遇如此打击,她恐怕再也难以为村民理发了。但坚强的刘玉卿没有被命运击垮。当她看到老人们因长时间无人理发而头发凌乱,心中的牵挂又被重新点燃。没过多久,她再次拿起剪刀,继续为村民服务。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她选择把悲伤留给自己,把微笑带给他人,这份在苦难中依然坚持奉献的品格,让她的善举更显珍贵。

四十多年光阴,刘玉卿用一把剪刀诠释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谛,让平凡的善举汇聚成照亮乡村的温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