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南海新区地处威海市南向发展轴与环海发展带的关键节点,2007年3月启动建设,是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是山东省第二批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是威海市重点打造的蓝色经济新动能聚集区。
高端规划引领,科学谋划蓝图。从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出发,将整个区域划为三大功能区,东部为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夯实城市发展的产业根基;中部为综合商务区,重点发展文化教育、金融商务、科技创新等服务业,加快城市品位提升和城市人气聚集;西部为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海滨观光、文化旅游、体育娱乐、休闲度假等新兴服务业,形成了中心支撑、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全面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步伐。

港城联动发展,壮大蓝色经济。以国家开放口岸南海新港为龙头,远期规划建设30万吨级泊位,构架起区域联通和要素流动大动脉。以开放为动力,抢抓融入“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机遇,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合作共建中韩合作产业园区,布局建设中海川公共海外仓搭建对接合作新平台。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不断优化招商体系建设,瞄准大企强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围绕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吸引了百余个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落地,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十强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人才支撑,激发双创活力。突出平台支撑作用,构建“高校院所苗圃+政府孵化加速+企业园区产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承载平台,打造了国家级孵化器“蓝色创业谷”、国家级众创空间“智谷咖啡”。建设威海科创城,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燕山大学数字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已经进驻。积极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计划和“特聘专家”资助计划,建立离岸协同创新中心,集聚高端人才实现借脑发展,已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入驻南海。

城市功能完善,集聚发展人气。投入数百亿元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水、电、气、暖等“十通一平”基本到位,青威高速、荣乌高速穿境而过,莱荣高铁建成通车,设有威海南海站。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建设了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中铝职业教育园,构建起从幼教到大学“全覆盖”教育体系。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实现区内一元公交全覆盖,打造了直达威海主城区的公交快线,开通了威海市区与南海新区直达高铁。深入践行“三生共融”发展理念,打造了全市第一个国家级林业湿地公园——五垒岛湾湿地公园,被评为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示范新区。坚持全域全过程精致理念,打造了市民文化中心、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等一批文体设施,成功举办了国际乒联世界杯等顶级赛事,有力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鲁公网安备37100002001422号
鲁公网安备371000020014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