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妇女工作的先驱——胶东第一任妇联主任李紫辉
在胶东革命史上,有这样一位巾帼女性,知识分子出身的她毅然投身抗战队伍,参加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和威海起义,为胶东妇女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作出榜样和示范,为后来胶东妇女组织建立和胶东妇女解放运动作出卓著贡献。她的名字被载入胶东妇女革命斗争的光荣史册,她是胶东第一任妇联主任李紫辉。
李紫辉 巾帼不让须眉
李紫辉,原名李庶敏,1918年2月出生,辽宁省法库县人。父亲早年去世,她自幼过着极其贫苦的生活。1931年,东北沦陷后,得亲友资助去北平读书,后随母亲流亡到烟台。母亲给人做活,她给一户姓德的人家做了童养媳,因德老先生是个小职员,为人尚好,她还能继续上学读书,但终究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幼小心灵受到了创伤,这是促使李紫辉后来毅然离开家庭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之一。
李紫辉,原名李庶敏,1918年2月出生,辽宁省法库县人。父亲早年去世,她自幼过着极其贫苦的生活。1931年,东北沦陷后,得亲友资助去北平读书,后随母亲流亡到烟台。母亲给人做活,她给一户姓德的人家做了童养媳,因德老先生是个小职员,为人尚好,她还能继续上学读书,但终究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幼小心灵受到了创伤,这是促使李紫辉后来毅然离开家庭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之一。
烟台第八中学教学楼旧址不甘于命运安排的李紫辉离开家庭,考入烟台八中,上学期间积极上进,参加烟台学生为抗议反动警察枪杀徐明娥事件组织的示威游行斗争和一二·九学生运动。其后在中共烟台组织负责人吕其恩(吕志恒)的领导下,担任了党的地下交通员。在白色恐怖下,每次接受散发宣传品、贴传单的任务后,她都瞒着家里人,深夜到大街小巷偷偷地张贴,对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她总能在敌人眼皮底下坚决勇敢地完成。
1935年12月,李紫辉在吕其恩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的革命热情更加饱满,经常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秘密串联进步学生,扩大抗日力量。1936年冬,中共胶东临时工委在烟台遭到破坏。次年2月,李紫辉随工委机关离开烟台到威海卫一带开展斗争,并任工委委员。
中共胶东临时工委迁至威海卫时,为了保证临时工委机关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临时工委书记吕其恩决定在威海卫农村再设一个秘密联络点。吕其恩经人介绍到威海卫虎山村当小学教师,不久,李紫辉也来到虎山村协助工作,她不顾刚生下孩子虚弱的身体,走村串户在农村坚持工作。当吕其恩外出时,便由李紫辉替班教学。她在教学中注意抓教学质量,要求严格,启发引导,使学生不但掌握课本知识,而且还懂得许多革命道理,学生进步很快。
为妇女解放而奋斗
七七事变后,党组织发出“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许多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城市的党员、“民先”队员纷纷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李紫辉不愿坐观祖国之危亡,不堪忍受山河破碎之辱、同胞姐妹受欺凌之苦,冲破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毅然走上抗战前线。
革命战争年代形势动荡不安,为不影响工作,为了革命事业,李紫辉义无反顾地把儿子送给住在烟台的母亲抚养,这也给后来参加革命的女同志带了个好头。李紫辉把孩子送给母亲抚养后,便来到文登县沟于家一带,与曲韶华、黄在等女同志一起发动群众,教唱革命歌曲,表演《放下你的鞭子》《血洒卢沟桥》《五月的鲜花》等剧目,向妇女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动员她们走出家门,起来抗日。

1937年10月,省“民先”队员孙明光被派到威海卫开展工作。孙明光到威海后,利用专员弟弟的有利身份,到处活动,宣传抗日。他先是与中共胶东临时工委委员李紫辉接上了“民先”队员的关系,向临时工委汇报了来威海的任务,又通过李紫辉等人的介绍,与威海中学教员袁时若、赵野民,国民党第三路军威海卫政训处主任孙端夫,国民党驻威海军第三舰队教导队中队长郝道逵等人接上了关系,为起义积极进行准备。
同年12月15日,理琪在文登县沟于家村传达了山东省委关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决定和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指示。会议决定重建中共胶东特委,任命理琪为胶东特委书记、吕其恩任副书记,林一山、张修己、柳运光、李紫辉等任委员。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领导发动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李紫辉参加了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在天福山起义当天,李紫辉、曲韶华、黄在三位女同志站在队伍中间,她们不怕牺牲一心抗战的精神受到同志们的称颂,也为胶东妇女树立了榜样。
李紫辉虽然是位女同志,但是她总是和男同志一样行军、转移,辗转活动在文登、荣成、威海一带,深入千家万户开展地下工作。艰苦的战争生活和恶劣的斗争环境,使她的身体健康遭受损害,她患上严重的心脏病,长时期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但是,多年来她始终以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疾病。她曾说:“假若我不是一个共产党员,我会垮下去的。”

李紫辉是胶东妇女革命运动较早的领导人之一。1938年8月,她担任了胶东特委妇女委员。1939年7月,李紫辉担任中共胶东区委妇女书记。同年9月10日,胶东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莱阳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制定胶东妇女工作方针,讨论通过胶东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章程草案,选举成立胶东区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李紫辉任会长。在胶东区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的领导下,同年,胶东各海区的妇救会组织也相继成立。
胶东各级妇救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开展募捐、慰劳、除奸、掩护、送情报、优待抗属、参军支前、生产救灾等活动,为支援战争、巩固后方提供了必要的后备力量。从此,胶东妇联领导胶东各界妇女进行抗战工作,胶东妇女成为对敌斗争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为支援抗战作出卓越贡献。
李紫辉克服困难,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她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学文化,办识字班、教妇女学习新文字,给胶东妇女干部和妇女群众留下难忘的记忆。在领导胶东妇女开展工作的同时,她认真贯彻中央妇委、胶东特委有关妇女工作的指示,广泛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关心她们的疾苦,帮助她们提高工作水平和自身素质,使一大批妇女走上民主政府的领导岗位。据1940年统计,胶东共有女区长8名,女乡长50名,女村长465名。胶东妇女参政人数之多,与妇女工作开展得好、妇女群众的觉悟程度高是分不开的。
彰显巾帼新风采
1940年后,党组织安排李紫辉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此时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敌人“扫荡”频繁,交通极为不便。李紫辉和学员们背着行李,由地下交通员引路,绕过敌人的封锁线,徒步行走几千里向延安奔去。当路过山西太原时,日伪军盘查很严,李紫辉机智地与交通员扮成假夫妻,经过敌人岗哨时,交通员被敌人问来查去,非常紧张,对敌工作经验丰富的李紫辉沉着自若,敌人盘问了半天,李紫辉对答如流,敌人没发现疑点,最终几经曲折到达延安。
1946年,李紫辉调华东党校组教科工作。1947年调任中共沂水县委副书记。1948年11月至1950年4月,担任中共济南特别市委(济南市委)妇委会副书记、书记。后调任共青团辽宁省委组织部部长、浙江省妇联副主任、东北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妇联主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等职。
1956年,李紫辉被选为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0年2月,辽宁省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沈阳召开,大会向全省妇女发布倡议书,选举产生了辽宁省妇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84名,选举李紫辉为省妇联主任。
1953年,辽宁省凤城县汤山城村第二选区的妇女们参加选举大会场面。李紫辉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为党为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致使病情更加严重,终因医治无效,于1976年7月在西安病逝,终年59岁。
冰心先生说:“如果这个世界上少了女人,就少了百分之五十的真,百分之六十的善和百分之七十的美。”正因为女性的存在,世界才格外美丽与多彩。回顾胶东妇女运动的艰苦历程,看看今天广大妇女在社会上的平等地位,我们不能忘记为妇女群众翻身解放忘我献身的先驱们和为妇女工作艰苦奋斗的老一辈妇女运动工作者!(来源:Hi威海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