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浓的十月,经区崮山镇邵家庄科普基地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丰收节”。在洋溢着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中,北片村的居民们循着甘薯的清香,共同走进一个从实验室延伸到田间的神奇世界,亲身感受现代农业科技为乡村振兴注入的蓬勃生机。
“这哪是种地瓜,分明是在培育科技艺术品!”有村民举着手机全程录像,“得让孩子看看,碗里的红薯藏着多少匠心!”
1小时的翻炒淬炼,清甜的果木香弥漫整个院落,原本普通的树叶在孩子们手中完成了向养生茶的华丽蜕变。这不仅是手工实践,更是一次关于农产品价值挖掘的生动教学。
这场活动,远不止是邵家庄的“独家精彩”。它是一次成功的“跨村联建”样板——邵家庄开放其先进的科普基地与实验室资源,村民前来共享。这标志着崮山镇的科普行动,正从“单点发力”迈向“区域协同”。
			
			    来自北片村的居民们,第一次在邵家庄的科普基地,目睹了“一株地瓜苗的三年远征”——从试管苗到繁育温室,从无菌栽培到田间驯化。


“这哪是种地瓜,分明是在培育科技艺术品!”有村民举着手机全程录像,“得让孩子看看,碗里的红薯藏着多少匠心!”
  与此同时,一场跨村的亲子科普课正在升温。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聆听威海无花果的百年故事,亲手将普通的叶片翻炒成清香的茶饮。炒锅升腾的蒸汽,不仅传递着古老的制茶智慧,更串联起几个村庄共同发展的温度。


1小时的翻炒淬炼,清甜的果木香弥漫整个院落,原本普通的树叶在孩子们手中完成了向养生茶的华丽蜕变。这不仅是手工实践,更是一次关于农产品价值挖掘的生动教学。
  当科技种植示范园遇见亲子科普实践,当脱毒种苗技术邂逅古法制茶工艺,邵家庄正用创新思维打破科普的次元壁——实验室里的“三年之约”让农民看见科技赋能农业的精准;炒锅前的“亲子协作”让科学种子播进童年记忆;无花果叶的“价值重生”诠释了生态循环的智慧。


这场活动,远不止是邵家庄的“独家精彩”。它是一次成功的“跨村联建”样板——邵家庄开放其先进的科普基地与实验室资源,村民前来共享。这标志着崮山镇的科普行动,正从“单点发力”迈向“区域协同”。
  下一步,崮山镇将继续探索资源共享、经验互通、协同发展新路径,让乡村振兴图景,由“我和你”,共同写成“我们”。(来源:威海经区崮山发布)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
                   
		 
                    
                
				  
					 
		 
		 
		 
		 
		 
		 鲁公网安备37100002001422号
鲁公网安备371000020014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