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连日来,临港区草庙子镇组织各社区约310名志愿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重阳孝老扬美德,情暖桑榆树新风”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涵盖传统文化京剧表演、非遗花饽饽、茱萸香囊、走访独居老人等,为社区老年人送上了节日的问候与温暖,营造出温馨祥和的节日氛围。
胶东地区非遗花饽饽习俗历史悠久,在各种传统节日期间,都有蒸制花饽饽的传统,而在重阳节当天,很多社区选择把花饽饽做成寿桃形状,送给社区老人表达节日祝福。在制作过程中,社区志愿者用拉家常的方式为老年人讲述重阳节的历史典故和传统习俗,宣讲了关于移风易俗、尊老敬老、邻里互助等文明理念。
“古时习俗一般是用红布做个小口袋,将茱萸放进去,再把口袋像香囊一样挂在身上,另一种是把茱萸当作簪子,插在束起的头发上……”社区志愿者将重阳节插茱萸的典故娓娓道来,逐步演示填充茱萸、系紧囊口的步骤。老人们认真聆听,细心操作,互相交流帮助,一个个茱萸香囊在欢声笑语中逐渐成型,淡淡药香萦绕全场,更添节日温情。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场京剧演出早已超越了“看一场戏”的简单意义。社区负责人丛婷婷表示,社区老人也曾为城市建设、地方发展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他们的晚年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保障,更需要精神上的丰盈。选择他们喜爱的京剧,用他们喜爱的方式传递孝老爱亲的关怀,既是对他们过往贡献的致敬,也是对孝亲敬老美德的践行,用国粹艺术搭建起情感桥梁,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被牵挂,让“老年友好社区”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来源:今日草庙子)
登高吃糕,品味传统美食
重阳登高吃糕,百事俱高。重阳节这天,制作传统美食重阳糕、花饽饽寿桃,是社区居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活动现场以传统美食为桥,连接起传统与当下,唤起老年人对记忆里节日味道的念想,也是对安康的祈愿,让居民在传统节日中感受文化的温度。

胶东地区非遗花饽饽习俗历史悠久,在各种传统节日期间,都有蒸制花饽饽的传统,而在重阳节当天,很多社区选择把花饽饽做成寿桃形状,送给社区老人表达节日祝福。在制作过程中,社区志愿者用拉家常的方式为老年人讲述重阳节的历史典故和传统习俗,宣讲了关于移风易俗、尊老敬老、邻里互助等文明理念。
遍插茱萸,解读传统典故
每逢重阳节,孝老爱老的传统温暖便会准时萦绕在草庙子镇各社区,承载着文化记忆和传统习俗,这天除了登高吃糕,还有一种古老的植物——茱萸,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诗词中的文化符号,更是中医宝库中的一味良药。茱萸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雅号“辟邪翁”,传统文化认为九九重阳这天佩戴茱萸寓意驱邪和躲避瘟疫,以求长寿。

“古时习俗一般是用红布做个小口袋,将茱萸放进去,再把口袋像香囊一样挂在身上,另一种是把茱萸当作簪子,插在束起的头发上……”社区志愿者将重阳节插茱萸的典故娓娓道来,逐步演示填充茱萸、系紧囊口的步骤。老人们认真聆听,细心操作,互相交流帮助,一个个茱萸香囊在欢声笑语中逐渐成型,淡淡药香萦绕全场,更添节日温情。
国粹京剧,弘扬孝老爱亲
古韵林泉,孝暖重阳。在林泉社区文化书院,京胡声起,锣鼓点落,老人们的目光都紧紧追随着京剧表演的推进。京剧票友董立明和吕里演唱的《三娘教子》率先登场,将三娘含辛茹苦的育儿历程与舐犊情深展现得淋漓尽致;98岁的戚和同老先生一曲铿锵有力的保家卫国主题戏曲,引得台下观众连连叫好;最后,林治钦一首独唱《母亲》用饱满的情感、动人的歌声,唱出对母亲的眷恋与敬爱,展现了银龄一代的活力与风采,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场京剧演出早已超越了“看一场戏”的简单意义。社区负责人丛婷婷表示,社区老人也曾为城市建设、地方发展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他们的晚年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保障,更需要精神上的丰盈。选择他们喜爱的京剧,用他们喜爱的方式传递孝老爱亲的关怀,既是对他们过往贡献的致敬,也是对孝亲敬老美德的践行,用国粹艺术搭建起情感桥梁,让老人感受到被重视、被牵挂,让“老年友好社区”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来源:今日草庙子)
签审:孙 锋
复审:胡 杨
编辑:于雨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