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作为2025年度市级重点民生实事的“改造提升400个村卫生室”项目,目前已完成改造384处,新改扩建面积600余平方米,配备设备3800余台(件),有效改善农村就医环境。
增设口腔诊疗服务、优化诊室内部空间、搭建远程诊疗系统……最近,“焕新升级”的荣成市寻山街道的青鱼滩村卫生室赢得村民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新增的口腔服务,太方便了,再也不用因为牙疼跑上几里地去医院检查了。”刚做完牙齿检查的村民李霞笑着说。
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青鱼滩村卫生室,是周边3000余位村民的“健康驿站”。但曾受限于功能分区单一、硬件设施老化等原因,难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为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村民就医环境,我市将青鱼滩村卫生室纳入今年改造提升计划,并按照“五有三提升”标准,科学设置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康复室、公共卫生室、健康教育室等功能室。同时,特别增加口腔诊室,配备口腔治疗椅及口腔CT,开通医保结算终端,实现“小病不出村,诊疗有保障”。
“结合卫生室新上的口腔诊疗服务,我们每周定期安排一名口腔科医生坐诊,从检查、治疗到后续随访实现全流程服务。”寻山街道卫生院院长梁建兵说。
升级硬件只是基础,提质服务才是核心。此次改造过程中,依托寻山街道卫生院与荣成市中医院共建的医共体平台,进一步打通青鱼滩村卫生室与医共体单位的远程诊疗、会诊系统。“村民在卫生室做完心电图后,相关数据能够实时传至荣成市中医院,再由专家在线出报告。遇到疑难病症,还能通过系统直接问诊。”梁建兵介绍。
考虑到青鱼滩村卫生室服务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群,在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着力开展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服务,通过智慧随访设备实时监测村民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并为辖区290名“四高”患者建立专属健康档案,定期开展随访评估并动态调整用药方案,推动村卫生室逐步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从硬件升级到服务提质,从单一诊疗到多元健康管理,“焕新”后的村卫生室悄然改变着农村健康生活,也成为我市扎实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书写“健康民生”答卷的生动注脚。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加快推进村卫生室改造收尾工作,力争11月底前全面完成400处改造目标。同时,加大乡村医生技能培训频次,确保每名村医熟练掌握60种常见病诊疗技能和10项以上中西医适宜技术,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李文思)
 
		 
                    
                
				  
					 
		 
		 
		 
		 
		 
		 鲁公网安备37100002001422号
鲁公网安备3710000200142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