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乳山市

威海市人大代表宋知远:产业反哺民生 联村共谋发展

2025-11-03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临近正午,太阳高照,乳山市城区街道办事处腾甲庄村的暖心食堂里,飘出阵阵饭香,周边的老人们相约而来,一边晒太阳、拉家常,一边等待热气腾腾的午饭。这便是腾甲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知远以特色产业反哺民生事业交出的“民生答卷”。
  作为威海市人大代表,宋知远以联村共建凝聚起产业发展合力,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并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之路。
  宋知远(左)在大棚里查看西红柿长势。
  暖心食堂办烧烤
  “产业发展”哺民生
  “开饭咯!”熟悉的吆喝声从暖心食堂传出,热乎的馄饨出锅了。前来就餐的老人和往常一样分为两组,一组结伴在餐厅内就餐,另一组拎着保温盒在厨房门口排着队,准备打包带走……现场热闹有序,忙而不乱。
  提起筹建暖心餐厅的初衷,宋知远说,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多,就想为大家解决“就餐难”这一实际问题。
  2021年,宋知远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方选址、筹措资金,建成暖心食堂,每天为7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吃着暖心饭,村民于从哲打心眼里高兴:“一周的饭菜不重样,营养还均衡,比自己在家做饭方便多了。”
  随着大家口口相传,暖心食堂的口碑越来越好,前来就餐的人数由最初的78人增加至100余人。高兴之余,宋知远也犯了难,食堂的持续运营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就餐人数增加后,仅依靠村集体收入难以长久维系。
  如何才能实现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腾甲庄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环顾四周,宋知远有了新思路——依托暖心食堂的场地和设施,就地取材经营起“咱村烧烤”店,用烧烤收入专门“反哺”暖心食堂,为其长效运营提供保障。
  “暖心食堂占地3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余人同时就餐,除了每日为老人提供一顿午餐,其他时间都是闲置的,利用效率低。”宋知远说,拓展烧烤业务后,不仅能改变这一现状,还填补了食堂日常的运营费用,可谓一举双赢。
  为了能让“咱村烧烤”店在众多烧烤店中脱颖而出,宋知远巧妙地利用暖心食堂门前的空白区域,打造露天烧烤广场,设置多个就餐帐篷,给食客提供别样的烧烤体验。
  2023年5月,烧烤店开起来了,其中最高的一天销售额达到3万元。宋知远算了笔“经济账”: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今年暖心食堂净利润将达到100万元,远超食堂运营所需成本。
  联村抱团建基地
  智慧赋能促增收
  距离腾甲庄村7公里之外,山东腾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控制中心里,设备嗡嗡作响,将各个罐子里的水和肥料按照严格配比充分混合。技术员熟练地操作着施肥机,不一会儿,肥料便顺着埋在地下的管道,精准快速地“抵达”周边38个大棚里。
  这智能化的一幕发生在腾甲庄村牵头打造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宋知远看来,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收益虽难以立即见效,但只要踏实耕种,终会有所收获。“必须把特色农业做起来。”宋知远说。
  腾甲庄村土地资源紧缺,发展农业不占优势。为此,宋知远利用人大代表参加培训、调研活动的机会,深入学习多村联建、村企共建等模式。最终,将目光锁定了城区街道北部尚未开发的连片土地,联合6个村庄、3家企业,成立村办企业山东腾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流转土地200余亩,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
  眼下,基地大棚内,一个个色泽鲜亮、圆润饱满的西红柿掩映于绿色藤蔓中。对于这些西红柿的销路,宋知远信心十足地说:“线下家家悦、线上叮咚买菜等平台都是我们的老客户了,能够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销路不愁,收益自然可观。去年,基地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0万元,还增加就业岗位近100个。基地技术员王红霞便是受益者之一。“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既赚了钱,也方便了照顾老人孩子。”王红霞说。
  从“公益+产业”的民生事业创新举措到联村抱团谋发展,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过程中,宋知远带领腾甲庄村持续优化发展模式,不断推动着产业更兴旺、民生更暖心、乡村更宜居。(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张宇)
  签审:张军涛
  复审:孙美玲
  编辑: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