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半,当第一缕阳光洒下,68岁的嘉和社区居民林乐红和她的姐妹们,已经成为“星乐文化广场”上的第一拨“舞者”,踩着节拍舒展身体;
上午10点,“星宝空间站”里,韩国籍龙凤胎恩恩、宪宪正玩转互动景墙,传出“咯咯咯”的笑声;
下午4点,结束一天忙碌工作的草庙子镇居民王浩杰拉着朋友,走到“智健空间”的AI体锻屏前,玩起了“切水果”互动游戏;
傍晚7点,“轮滑天地”的灯光亮起,7岁旭旭穿着轮滑鞋自由滑行,不知不觉就和同行的伙伴比起了赛。
……
近日,临港区中法低碳生态城・青年体育公园正式启用,串联周边的威海冰球馆、临港文化中心、林泉河湿地公园等城市景观,迅速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热门地”。这座占地6.3万平方米的公园,不仅填补了临港区综合性体育休闲场地的空白,更以其独特的“生态+科技+全龄友好”理念,为城市公共空间赋予了全新定义。


“青年特色”与“全龄友好”的双向赋能
“以前想带孩子玩、自己运动,得跑两个地方,现在在一个公园里全解决了。”家住草庙子镇林清月小区的刘刚,正陪着女儿在智慧能量站“对战”虚拟骑行,大屏幕上的实时排名让孩子笑声不断,生动体现了“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理念。
这座公园虽以“青年”为名,规划初心却是“共性需求全覆盖,个性需求精准对接”。通过前期调研,临港区建设局与威海临港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精准捕捉到全龄段的需求:老年人需要安全舒适,儿童追求趣味益智,青年则看重潮流、社交与便捷。正是基于这些洞察,才造就了如今的“5分钟体育文化休闲圈”。


公园建设之初,就没把它定义成“单一功能公园”。这一理念,体现在公园的每一处细节中:为老年人设置的休憩坐凳紧邻儿童活动区,方便家长看护;智慧健身区的6类智能训练设施,既有适合年轻人的引体向上器械,也有供老年人锻炼的膝关节康复设备;即将投入使用的2层地下智慧停车场的1300个车位,配备车位引导系统,解决了“健身半小时、找位一小时”的难题。
不仅如此,临港区中法低碳生态城・青年体育公园打破了传统公园的功能边界——中间的“智慧活力跑道”,通过物联网与光影交互技术,让跑步不再无趣;西边的“星际童乐园”里,飞船滑梯、星际秋千让孩子玩得不想走;南边的“新青年球场”上,年轻人组队打网球、踢足球,汗水洒在绿茵场;东边的“星乐文化广场”,傍晚时分总有广场舞队伍和秧歌队“同台”,热闹却不拥挤。
公园开放后,最高兴的当属威海中世韩国际学校学生小序,她家住恒融时代小区,过个马路就到公园,每天放学都要和哥哥来公园玩,“我第一次来公园,就爱上了这里,现在成为了我和小伙伴的宝藏地。”小序说。
“智慧科技”与“绿色低碳”共建“会呼吸”的公园
沿着“智慧活力跑道”漫步,脚下的彩色沥青路面强度高、耐高低温性能好、耐久性能优异;头顶的智慧灯杆白天“晒太阳”、晚上“发光”,还同时兼具照明、广播、监控、无线网、广告投放等多种功能——这是公园“全生命周期低碳”理念的生动体现。
“2025年我区取得‘中法低碳生态城’称号,该公园作为重点项目之一,深度借鉴了国内先进生态建设理念,将‘低碳’‘生态’贯穿建设全流程,这座公园就是最好的实践样板。”临港区建设局党组成员、四级专员李晓宏说。
公园的照明、智能设备用电,优先来自光伏发电和微风发电,年发电量达32万度,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不仅如此,就连建材都满满“科技范儿”,“廊桥的钢柱和钢梁采用BIM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定制钢结构的曲线造型;同时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大大缩短了工期。”威海临港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园林绿化部工程师于进英介绍。
在“智健空间”的智能体测仪前,王浩杰刚完成体测,手机APP就收到了包含心率、体重、体脂等数据的健康报告。“以前去健身房得办卡,这里不仅免费,还能实时看数据,科学制定锻炼计划,精准计算热量消耗,连动作不标准都会有AI语音提醒。”王浩杰说。
让王浩杰更惊喜的是,公园的“低碳”“智慧”细节随处可见:垃圾桶设计成卡通造型,吸引孩子主动分类、垃圾归位;随处可见的低碳宣传牌,以可视化的方式,助力可持续发展理念传播;钢琴音乐地砖集成压力传感技术,实现“步步生乐”的互动功能;20米互动影像陪跑墙结合雷达扫描感应装置,市民可与虚拟对手竞速,实现动态光影互动效果。
“我们想让‘低碳’不是口号,而是市民能摸到、感受到的日常。”李晓宏说,公园投入使用后,将低碳生态理念与城市活力深度绑定,通过“生态+体育”的融合模式,既丰富了市民生活场景,也向外界传递了临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追求。


伴随正式启用,临港区中法低碳生态城・青年体育公园的“流量效应”,正悄悄改变着临港的夜晚。
“以前晚上七点后,周边街上就没什么人了,现在公园一开,我们的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公园附近的运动服装店老板周先生说。
这种变化,正是临港区期待的“文体+商业”消费闭环。“公园不只是用来玩的,更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李晓宏说。


下一步,临港区将打造“文体商”融合的运营模式,一方面,引入专业团队,定期举办体育赛事、文化展演、青年市集等活动,保持公园活力;另一方面,完善商业配套,布局运动补给、休闲餐饮等便民业态,实现“运动+消费”的一站式体验。同时,推进与相关单位的深度交流,策划高水平的中法企业交流活动,搭建双边产业经贸交流平台,引进先进的低碳运营管理经验,探索建立绿色低碳、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新架构,让“动感新城·最棒临港”的城市品牌具象化。(来源:今日临港)
签审:张军涛
复审:王璐瑶
编辑:刘思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