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乳山市以加速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为目标,聚焦海上风电核心领域,持续完善风电全产业链建设,夯实产业集群基础。同时,积极创新储能应用与绿电消纳模式,依托专业储能片区拓展产业维度,并通过“帮办手续”“要素保障”等机制破解发展痛点,推动产业多元布局。
如今,一座绿色动能充沛、产业链条完备、服务机制健全的新能源产业新高地正加速崛起,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而持久的绿色新动能。
锚定风电核心构建产业集群
日前,海力风电设备科技(威海)有限公司的重型装备车间内,钢花飞溅、机械臂精准作业,20余名工人正围绕直径7.5米、高度超70米的海上风电单桩开展焊接合拢、防腐处理。
“这批单桩共12台,专门配套唐山顺桓祥云岛25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每台可承受500吨以上的海上风浪冲击。”公司副总经理唐春雷指着生产进度看板介绍,“今年以来,我们已承接三峡能源、国信新丰、河北建投、唐山顺桓等企业订单超10亿元,2条单桩生产线全天满负荷运转,现有订单已排产至2026年。”
以乳山港为核心,周边近百平方公里区域已形成强大的新能源产业集聚效应。截至目前,这里集聚了风电装备制造业项目40余个,已初步形成集主机、塔筒、单桩、海缆等核心零部件生产,及储能、实训、运维检测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样的产业格局,源于乳山“引龙建链、聚链成群”的精准布局。自2021年跻身山东省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后,乳山规划四大功能片区,以远景、明阳智能为牵引,梳理15条细分产业链、144家上下游重点企业,通过“以商招商”模式吸引风电装备制造项目落地。
10月30日,第四届山东省儒商大会启幕之际,乳山市紧抓这一优质平台机遇,及时举办新能源项目电网接入送出专题研讨会,成功汇聚10余家行业骨干单位参与,为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破解关键难题;与此同时,乳山市已正式邀请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专家赴乳实地考察,后续将重点协助编制海风、储能等新能源项目整体接入送出方案,为区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乳山海上风电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已入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和现代海洋特色产业聚集区,2025年预计产值将突破150亿元。
在不断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同时,乳山市积极拓展核电装备、海上光伏、抽水蓄能等产业领域,大力推进东方电气核电凝汽器一期项目、120万千瓦诸往抽水蓄能电站、海雅燃料电池等项目建设进度,持续丰富新能源产业矩阵。
创新储能模式推动绿电消纳
日前,乳山市博鼎110kV白沙盛世储能电站一期项目现场,百余个飞轮储能设备整齐列阵,技术人员正进行并网前的调试工作。作为国内首个百兆瓦级飞轮调频电站,项目投运后可对电网指令实现毫秒级响应,为当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装上“安全阀”。
“飞轮储能的核心优势在于‘快’与‘久’。”电站相关负责人滕洋介绍,该技术以毫秒级响应速度介入电网频率调节,能在电压、频率波动瞬间完成能量吞吐,如同为电网配备“瞬时稳压器”;同时具备30年以上使用寿命、-30℃至60℃宽温适应性,可长期稳定服务电网削峰填谷。项目投运后,将填补山东省规模化飞轮储能在电力系统独立调频领域的空白。
储能产业的突破发展,是乳山市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绿电发供配用”链条消纳体系的关键一环。乳山市提前规划布局,精心规划了占地约600亩的储能片区,该区域将集中用于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项目,以及储能装备制造业项目的建设,打造专业化、规模化的储能产业集聚地。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乳山市还创新推出“土地报批提前办、电网接入提前协”的要素保障机制,提前对接各项审批流程,主动协调电网接入相关事宜,为项目落地建设扫清障碍、节省时间。目前,已成功引进和威新能源500MW/1000MWh电化学储能、恒讯新能源300MW/600MWh电化学储能、盛世新能源100MW飞轮储能独立调频电站3个重点项目,储能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下一步,乳山市将以储能片区为重要载体,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储能电池及正负极材料、压缩机、膨胀机、飞轮储能装备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不断完善储能产业生态。
破解发展痛点强化落地保障
“从项目签约到开工仅用50多天,‘拿地即开工’政策帮我们抢出了关键工期!”中天海风电缆制造项目负责人蔡炳余感慨道。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分两期建设中高压交直流海底光电缆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将达55亿元。目前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年底正式投产。
这样的“乳山速度”,源于当地创新推出的“项目手续帮办专班”机制。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乳山市为每个重点项目点对点抽调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的业务骨干,组建专属帮办专班,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跟到底”的工作模式。企业只需提供基础材料,从项目立项备案到施工许可的全流程手续均由帮办专班代为办理,相当于为项目配备了“全职管家”。在专班的高效服务下,项目手续办理每个环节1—2天即可完成,整体办理效率提高30%以上,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赢得宝贵时间。
针对大型设备运输难题,乳山市同样积极破局,投资1.2亿元改造建设了威海首条大件运输专用公路。该公路路面宽21米,轴荷载设计达20吨,可满足500吨级大型设备的运输需求,彻底解决了大型设备运输“行路难”问题。同时,乳山市与中国外运合作成立港口物流公司,创新推出“出厂即装船”定制服务,优化大型设备运输流程。
不仅如此,乳山市还从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入手,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设立新能源产业母基金,重点支持风电、储能企业扩大产能和开展技术研发,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活水;联合高校开设“风电运维专班”,定向培养设备安装、检测等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推进园区道路优化升级,打通“沙土断头路”3处,实现园区路网“微循环”畅通;实现“双回路”供电全覆盖,确保企业生产用电稳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供水管网全域贯通。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保障企业生产“不断档”,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乳山市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乳山港的运输优势,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王文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