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威海客户端讯秋末的荣成青山公园,风景雅致,别有一番韵味。伴随如画美景,10月24日下午,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活动拉开帷幕——这是2025年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艺韵传承·同心共融”非遗文化服务项目的成果展示现场。二胡演奏、葫芦丝合奏、独唱、合唱、萨克斯联奏、电吹管独奏等轮番登场,为大家带来一场非遗文化大餐。

演出在萨克斯联奏《云中月圆》《歌声与微笑》中热烈开场。旋律悠扬、现代感十足,瞬间调动起现场气氛。紧接着,一袭淡绿服装的女表演者与身着红色中式服饰的男表演者亮相,带来二胡名曲《赛马》。演奏者们精神饱满、神情专注,用奔放的旋律描绘出万马奔腾的壮阔图景。精湛的演奏让台下观众连连叫好,掌声此起彼伏。表演者李翠霞是二胡演奏节目的带队学员,她说,“通过这个公益创投项目,我们不仅系统学习了演奏技巧,还经常出去登台演出,特别有成就感。”
压轴登场的葫芦丝合奏《乡下》同样引人入胜。身着红旗袍的演奏者们指尖轻舞,让观众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带队者史凤娥介绍,“前期志愿者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培训指导,经过反复排练,今天终于把这个曲目完美呈现出来。”演出现场,不少观众沉浸其中。70岁的园林工人鞠秀臣和同事们忙完上午的工作,正好赶上这场演出,他们目光专注,看到精彩处不时鼓掌。“他们经常在这里举办活动,我们都爱参与。中秋节时,志愿者还给我们做了月饼。”鞠秀臣笑着说。
不止有精彩的文艺表演,现场还设置了非遗手工体验区,非遗漆扇、绳编、面食制作等项目“组团”前来,成为大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热门打卡点”。荣成网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席英春正在展示绳编手艺,桌面上摆放着用绳子编制的饰品、挂件、桌旗等各类物色文创产品,尤其是栩栩如生的编绳大虾,让人大开眼界。“大家看着我的手法,跟着我学,绳子拉得够紧,效果才能好看。”席英春举起绳子认真讲解,五颜六色的绳子在她的指尖翻飞,不一会儿功夫,一条寓意吉祥的手绳就完成了。
漆扇体验区更是挤满了人,大家争相前来“定制”属于自己的漆扇。颜料滴入水中,红、绿、紫、蓝等色彩随水波交融流转,晕染出绚丽纹路,大家手持白扇轻触水面吸附花纹,缓缓旋转后,一把把色彩斑斓、纹理灵动的漆扇就完成了。参加完男声小合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连家荣在各个体验区流连忘返,赞道:“活动丰富,氛围特别棒!”
承办单位荣成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张海伦介绍,“艺韵传承·同心共融”非遗文化服务项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面向社区居民、游客等开展非遗乐器培训、文艺展演、非遗手工传承等服务,通过“学、演、创”相结合的模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传播、艺术惠民和文旅体验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推广。“我们重点开展了葫芦丝、二胡培训,培育了一支本土文化志愿者队伍,还在公园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养老机构等举办了多场文艺演出。”张海伦介绍,在项目实施推进中,越来越多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成为志愿者,主动参与到非遗文化服务中,推动文化交流和传统文化传承。该项目计划开展20场活动,预计可服务600人次,建立1支文艺团队。
项目的扎实开展,让非遗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转变为可看、可听、可体验的活态传承,同时,将文化传承和公益服务相结合,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我们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活动,让民乐奏响城乡、非遗触手可及,让旅游体验因文化而更加精彩,实现文化惠民、旅游增值、社区共荣的综合效益。”荣成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王文欣/文刘志鹏/图 )
签审:张军涛
复审:孙美玲
编辑:仲 鹤
复审:孙美玲
编辑:仲 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