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镇街新闻

新华网聚焦威海临港区汪疃镇:以民生为钥开启共同富裕之门

2025-11-18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11月5日,《新华网》刊发《山东省威海临港区汪疃镇:以民生为钥开启共同富裕之门》一文,报道汪疃镇将民生痛点转化为治理亮点,将产业优势升级为富民动能的工作经验。以下为报道全文: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汪疃镇立足镇域实际,以“民生为本、产业为基、协同为要”的发展思路,将民生痛点转化为治理亮点,将产业优势升级为富民动能,走出了一条具有基层特色的共同富裕实践路径。

  从“急难愁盼”到“品质提升”的治理逻辑
  共同富裕的根基在于民生福祉的普遍改善。威海市临港区汪疃镇坚持问题导向,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的治理举措,实现了民生保障从“基本满足”向“品质跃升”的转变,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伟力。
  织密民生保障“兜底网”。基础设施是民生之基,更是共同富裕的硬件支撑。汪疃镇聚焦群众出行、饮水、防涝等基础需求,建立“政府主导+专业管护+群众监督”的闭环治理机制。在路灯管护方面,将1925盏路灯委托专业公司运维,明确“月巡两次、小故障当日解决、大故障三日清零”标准,村民通过微信群实时反馈,亮灯率稳定在99%以上;在供水保障上,推进58个村规模化供水并网改造,构建“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城乡供水体系,配备专职水管员建立水质检测、用水记录“双台账”,彻底解决单村供水“污染、断水”问题。这些举措既解决群众“眼前忧”,更构建民生设施长效管护“制度盾”,体现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构建普惠共享“幸福圈”。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威海临港区汪疃镇以“补短板、提质量、促均衡”为目标,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向基层覆盖。在医疗领域,邀请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威海院区)、威海市立医院(临港院区)等各大医院,开展各种科普讲座、健康义诊下乡等活动,实现“小病不出村、慢病有人管”;在教育领域,着力打好“组合拳”,实现了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标准规范”到“特色多元”的跨越发展,让农村孩子享有与城市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从“品牌筑基”到“三产融合”的升级路径
  共同富裕离不开产业支撑,只有产业“旺”,才能群众“富”。汪疃镇依托苹果主导产业优势,以“科技赋能、品牌引领、联农带农”为抓手,推动产业从“传统农业”向“三产融合”转型升级,构建起“强产业、富村民、兴乡村”的良性循环。
  破解传统农业“增长瓶颈”。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5月,威海临港区汪疃镇成功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智慧果园管理经验获系统推广。依托国家荣誉赋能,镇域内6个产业强镇核心项目、9个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加速推进,聚焦脱毒种苗繁育、智能分选加工等关键环节突破。引入山东圃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欧洲矮砧密植技术配套物联网气象站、水肥一体化系统,打造“智慧果园”;同时成立“果香汪疃”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协会,搭建“组培实验室—龙头企业—农户”联动体系,建成国家落叶果树脱毒中心示范基地,实现“科技红利”向“产业效益”的高效转化。
  拓展产业价值“增值空间”。产业链延伸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汪疃镇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为抓手,构建“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体系。在产业协同方面,成功引进山东紫辰药业新项目,扩充优质项目储备库;聚焦G18荣乌高速文双项目、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等重点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在农业全链发展上,前端培育6个现代化精品果园推广无病毒苗木,中端建设NFC果汁加工厂提升附加值,后端打造“电商直播间+物流配套”模式,融合端举办葡萄文化旅游节、樱花季等活动实现“农业+文旅”跨界融合。
  完善利益共享“分配机制”。共同富裕的核心是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汪疃镇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合作+就业带动”的模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祝家英村整合土地资源入股企业,村民既获土地租金,又能进入果园务工,人均年收入明显增加;山东圃恒农业与周边农户签订订单协议,提供技术培训和保底收购,带动百余果户种植效益升级种植模式。此外,电商产业吸引15名年轻人返乡创业,形成“人才回流—产业升级—村民增收”的良性循环。(来源:新华网)
  监制:殷洪军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