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港区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苹果变“金”果 临港区“种”出十亿级产业链

2025-11-19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Hi威海客户端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围绕这一目标,临港区以一颗苹果为切入点,推动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程升级,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科技引领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如今,这里的苹果不仅“种得好”,更“卖得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金果子”。

  最近,临港区汪疃镇鸿树林生态园的苹果迎来大丰收,其中附加值最高的当数2022年试种的80亩“威海金”,相比传统富士品种,“威海金”的市场售价每斤能高出一倍多。经过三年多的精心培育,今年,这批果树正式进入盛果期,迎来首个丰收年。


  威海鸿树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金说,亩产能达到5000斤左右,去掉一些残果、落地果,基本上能达到60到70%的好果,80亩将近30万斤,乘上每斤8元钱,应该在240万元左右。
  丰收的背后,是汪疃苹果在各种植环节的精耕细作。近年来,临港区把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广绿色种植和智慧农业。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灌溉,防雹网抗风、防虫……通过科学管理,鸿树林培育的“威海金”糖度超过17%,口感清脆香甜,前不久还荣获“中国好苹果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金奖,第一年上市就供不应求。


  王世金说,苹果现在卖完了,还要来跟他们洽谈,提前定,明年果子要给他们,比如说百果园,包括鑫荣懋,包括本地,还有一些像江苏、上海大型的中转商。
  “一果难求”的底气,离不开临港区构建的苹果全产业链条体系支撑,这里集聚了30多家苹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从育苗、生产、分选、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鸿树林生态园使用的“威海金”砧木,就来自于本地企业——威海樱聚瓦苗木有限公司。眼下正值砧木收获期,工人们正忙着起苗、分级,经过严格筛选,一批3万株砧木即将发往云南、新疆等地。


  威海樱聚瓦苗木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仙林说,现在拥有砧木圃300亩,采穗圃100亩,繁育圃基本上就是600亩,一年的销售基本上砧木就是100万株,成品苗子基本上就是50到80万株。
  以樱聚瓦为龙头,临港区已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苹果无毒原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有效解决苗木市场品种混乱、苗木未脱毒及品种单一等问题,成为“当年种植、当年结果、三年丰产”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果园建设典范。
  产业升级不止于田间地头,最近,临港区高标准建设的苹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正式投用,它集智能分拣、冷藏仓储、二产加工、仓库直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分拣中心内,4条智能化分选设备正高效运转,日处理能力达100吨,可满足全区1.2万吨苹果的分级需求。


  临港区社会事业局农业农村科副科长杜军辉说,既能分出大小,也能分出好坏、残次。分级销售之后,整个能提升20%的附加值。90以上的苹果就卖到了15元钱一斤。
  基地内还配套建设了5000吨冷库与现代化展销中心,实现从分选、储存到销售的全流程服务。与此同时,临港区正积极推进苹果深加工与文化体验融合,打造集果干加工、果汁生产、采摘研学于一体的三产联动模式,持续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目前,临港区苹果产业产值已突破10亿元,带动1.2万户果农稳步增收。


  杜军辉说,临港区将持续推动苹果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延伸,举全区之力做强“汪疃苹果”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全链融合跨越,让这颗“金苹果”结出更多富民硕果。(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孟晓燕 刘一博)
签审:蒋程
复审:孟玥
编辑:吕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