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荣成烟墩角村:“守护天鹅,就是守护咱的好日子”丨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2025-11-19 编辑: 史秀英

        11月17日清晨5时许,荣成俚岛镇烟墩角村村民于海洋,就已经在自家餐馆里忙活开了,他的餐馆就开在观赏天鹅的主街上,顺着大门口往海边看去,大天鹅的身影清晰可见,还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鸣叫声。“690多只了,再过几天,这群‘稀客’能把海边挤得热热闹闹。”于海洋眼里满是笑意,“村里的好日子,全是这群天鹅带来的连锁反应。”

        作为土生土长的烟墩角人,于海洋几年前从国外返乡时,曾让村里人费解:“放着外头的好差事不干,回村守着老海草房,图啥?”他当时没多解释,只认准了“外面再好,不如老家的海亲,不如这群每年准时报到的天鹅亲”。这份对家乡与天鹅的眷恋,成了他创业的初心。

        他承包了村里4间闲置的海草房,没做花哨改造,只是循着老房子的本真模样修缮,石块墙保留着原生态的糙劲,海草顶请老匠人按古法重新苫好,门板上深浅不一的旧木纹都完整留存。“客人来咱村,冲的就是天鹅和老渔村的味道,咱不能丢了根。”这份特色,让餐馆成了游客打卡的必到地。国内最远有客人从新疆坐飞机赶来,国外的游客也寻着天鹅的踪迹而来,“看大天鹅、住海草房、吃渔家饭”的口碑,借着天鹅的“名气”越传越远。

        近年来,按照精致城市发展方向,我市将乡村旅游纳入《威海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威海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致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滨海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在规划引领下,荣成市把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作为关键抓手,在做足天鹅文章的同时,将古村修缮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同步推进建筑修复、基础设施提升与村居环境整治,让烟墩角村既保留古香古色,又实现景美村净。

        于海洋的小日子过得旺,也是跟着周围大环境的变化“沾了光”。“以前村里是土路,游客来了不好停车,现在换成了平整的沥青路,开车、步行都顺畅。”于海洋说,村里还增添了污水处理设施,天鹅栖息的环境更优越了,海边的步道修得整整齐齐,太阳能路灯一到晚上就亮起来,“沿着海边走,闻着海味,听着海浪和天鹅的叫声,这体验感,绝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丰富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烟墩角村以暖心实践精准呼应这一要求,让天鹅引发的连锁反应持续发酵:基础设施的完善解决了“游得顺”的问题,而对海草房的活化利用、渔家菜的品质坚守,则回应了“玩得好、吃得香”的需求,让乡村旅游从“打卡式观光”变成“沉浸式体验”。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们对天鹅的感情也愈发深厚,守护天鹅成了全村人的共识。“再怎么变,对天鹅的心从来没变过,反而越攒越厚。”于海洋说,大伙早已把这群远道而来的小家伙当成了“家里人”。

        为了让天鹅安稳栖息,村民们自发改掉了春节放鞭炮的习俗;怕小天鹅过冬缺食,会根据情况投喂。“大伙都明白,天鹅是好生态的‘活招牌’,守护天鹅,就是守护咱的好日子。”

        这份坚守,换来了更大的惊喜。去年,烟墩角村评上了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消息传来,于海洋和街坊邻居凑在一起,越想越稀罕:“咱以前就是个靠海吃饭的小渔村,谁能想到,靠着这群天鹅,居然成了世界认可的旅游乡村!”

        天鹅带来的旅游热潮,正持续催生着乡村发展的新可能。村口的游客服务中心正加紧建设,未来将为游客提供更周到的指引与保障服务,全村30多家海草房民宿和渔家乐中,70%以上的村民像于海洋一样,靠着家乡的好山好水好生态,靠着这群带来福气的天鹅,过上了更富足的日子。“往后,咱还得继续守护好这片海、这些海草房和这群天鹅。”于海洋说。(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