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侯红军鲁卫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赋能强科研 助力脑科疾病诊疗中心高质量发展

2025-11-21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城市客户端
  近日,威海市中心医院侯红军鲁卫工匠创新工作室荣登“2025年‘鲁医创新杯’山东省医务系统创新创效竞赛创新工作室赛道”榜单,也是此次该赛道中威海市唯一入选的创新工作室。
  这份荣誉是工作室深耕医疗创新、破解临床难题综合实力的再一次见证,也是其深度融入医院脑科疾病诊疗中心建设、以科研创新筑牢诊疗中心科研软实力的生动实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侯红军鲁卫工匠创新工作室,了解侯红军和他的团队以精准“针”功夫破解诊疗难题的临床实践。
  多维度创新探索,为脑科诊疗提供科研支撑

  身穿近40斤的铅衣,用导丝、导管等器械进行着微创操作,这是威海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侯红军的日常工作之一。拿起“影像诊断”与“介入微创”这两柄医学“利器”的他,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创新治疗方案,为一位又一位患者竖起守护生命的坚实屏障。
  

在脑血管医学影像诊断方面,侯红军创新性提出了能谱CT与多模态磁共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精准应用。这是侯红军在国际首先提出的鉴别方法——通过能谱CT提取脑组织灌注信息同时可以判断血栓成分、来源,从而更快的得出应该溶栓还是取栓、以及何种取栓方案的判断。该技术不仅提升了脑科疾病诊疗中心急性脑梗死的救治效率,更成为该中心卒中诊疗领域的核心科研成果。
  曾有一位70岁患者因急性左大脑中动脉血栓求助于侯红军。经过能谱CT检查后,侯红军认为血栓质地韧硬,常规时间窗内溶栓效果差,建议溶栓的同时并行动脉介入取栓。快速的精准诊断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经过及时抢救后,患者愈后良好。
  

多年来,侯红军致力于包括血管性疾病在内的肿瘤、疼痛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介入综合诊疗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在区域内率先开展脑静脉窦血栓介入治疗术、经桡(肱)动脉入路脑动脉瘤介入腔内治疗术、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等技术,不仅成功应用于脑科疾病诊疗中心的临床诊疗,成为中心“微创精细化、精细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还为诊疗中心亚专业的技术升级与科研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医近30年,侯红军主导省、市级科研课题9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荣获“中国好人”“鲁卫工匠”等十余项荣誉称号,其科研成果持续转化为脑科疾病诊疗中心的临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了诊疗中心的区域影响力。
  多学科精英集结,夯实诊疗中心人才科研梯队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在侯红军看来,每个学科骨干都应有专属的发展方向,只有学科骨干出类拔萃,才能带动学科做专、做精、做优、做强。为此,他非常注重学科骨干人才的培养,经常结合医院学科发展需求,选拔技术骨干,通过外出进修、规范化培训等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为诊疗中心打造了一支术业专攻、特色鲜明的多学科科研与诊疗人才团队。
  团队现有副高级以上技术人员20人,博士5人,硕士26人,并培养出多位优秀青年人才,分别荣获“威海市青年科技奖”“文登青年科技奖”等。
  团队中多名博士在各自领域持续深耕,其中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崔林阳博士,主要聚焦于神经系统疾病等新技术的临床评估与应用推广,牵头智能影像、导航技术等在神经介入诊疗中的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科教科副科长于永泉博士,负责新技术的临床研究、应用与推广,为人工智能在临床工作应用提供高质量的影像数据与解读支持;设备科副科长姜旭恒博士,主导构建支撑一体化诊疗模式的技术平台,建立和维护研究所需的医学影像数据库、临床数据库,负责牵头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神经外科副主任田伟博士,致力于推动影像引导、智能评估在神经外科精准手术中的应用,参与脑机接口在神经功能康复中研究……
  

聚焦医学影像学前沿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侯红军创新性提出大影像平台的多模影像技术融合、影像诊治技术与临床智能数字技术融合、临床智能影像与工产学研跨领域技术融合“三大融合”理念。在其带领下,侯红军鲁卫工匠创新工作室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硬核”支撑,成为脑科疾病诊疗中心多学科融合的重要纽带,进一步强化了诊疗中心的科研协同能力。
  在脑机接口神经调控康复领域,团队从2023年正式启动脑机项目,始终聚焦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目前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技术突破,顺利获批2025年度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同时,团队还与天津大学携手,已共同申请脑机接口方向的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致力于推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稳步走向临床应用。​
  

在创伤骨病电磁导航领域,团队依靠深度的跨学科协作与持续的技术创新,参与到中医骨伤精准术像一体化电磁导航机器人的研究中,相关成果还荣获了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为脑科疾病诊疗中心神经创伤亚专业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技术借鉴与科研参考。
  如今,侯红军鲁卫工匠创新工作室汇聚医学影像学、神经病学、核医学、超声医学及工程学等多学科精英,创新性探索智能影像学、导航影像学、基因影像学、生物工程学、等多领域交叉融合研究,与脑科疾病诊疗中心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内科等核心学科深度协同,全方位提升诊疗中心科研软实力,护航每一次高质量医疗服务。
  多元化学科建设,开创健康服务新格局
  近年来,侯红军团队牵头创建“威海市影像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威海市基于影像科学的介入微创技术重点实验室”,聚焦重大疾病精准影像及介入微创关键技术攻关,为脑科疾病诊疗中心搭建了高水平科研平台,全力推动区域内“影像引导-智数赋能-微创治疗”一体化精准诊疗模式落地。
  

在区域医疗协同与基层服务方面,医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联合周边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帮扶与指导,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连续多年牵头主办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与多模影像新进展”,切实提升威海市基层医院脑卒中综合诊治能力。​
  此外,医院在关键医疗中心建设上成果丰硕。侯红军团队参与建成“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并牵头创建威海地区唯一的“国家神经介入建设中心”,以及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三项省级培训基地,打造出区域医疗领域的多张“金字名片”,为威海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持续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医院学科建设实力的集中体现,也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升级筑牢了根基。作为脑科疾病诊疗中心建设的核心科研力量,侯红军鲁卫工匠创新工作室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多学科协同为支撑,持续深化与诊疗中心各亚专业的融合协作。今后,威海市中心医院将继续以重点专科为引领,不断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加强人才梯队培养与技术创新,依托工作室的科研优势,全面提升脑科疾病诊疗中心的科研软实力与临床服务能力,全力守护区域百姓生命健康。(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时英艳 威海市中心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