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环翠区孙家疃街道北山路往北眺望,可看到海面上一个桩基式平台显露出轮廓。这是远遥浅海科技湾区海上“试验场”又增设的一处新基建,将进一步完善湾区的服务能级,吸引更多海洋科研单位和海洋科技成果在此聚集、孵化。

从最初湾区只有几栋房子,到如今陆上配套越来越完善,海上试验场景不断“上新”,这背后有政府部门的强力推动,也离不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授周志权团队的智库支持。
作为威海市人大代表,周志权时刻牢记代表使命,在推进湾区建设中既发挥专业智库作用,又躬身实践推动成果转化,用实绩实效回报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赋能全市海洋电子信息与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业赋能
浅海湾区“智浪”翻涌
在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试验码头,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黄色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正缓缓潜入海底,在高流速海况下接受性能考验。不远处,山东铂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六推水下无人机器人”正开展应急救援、水下安检、打捞搜救等实景测试……试验场最热闹的时候,同时有超过7家的专业团队在此“实训”。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大代表,周志权经常问自己,手中的专业和资源,能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做些什么?如今,湾区里的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聚集,便是他最有力的回答。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以试验场为平台,聚集更多海洋科研单位和海洋科技成果在威海研发孵化,助力地方海洋电子信息与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壮大。”周志权说。
时间回到7年前,周志权收到邀约,带领哈工大(威海)团队与环翠区合作共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将学校的电子信息领域优势和环翠区的海洋优势相结合,在湾区内打造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把创新资源在环翠落地转化,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几年间,周志权和团队既当湾区的最强智库团,帮着规划设计陆基配套、海试资源,又主动牵线搭桥,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大院大所、央企强企相继落户,不断壮大湾区“朋友圈”。目前,已有航天科技集团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航天科工集团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6个高端平台扎根湾区。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企业,智真海洋科技总经理韩锦亮道出了他对湾区发展的切身体会:“刚来的时候这里只有几栋房子,现在配套越来越完善,研发条件更是没话说。”在湾区试验码头的一次次测试中,智真科技的水下机器人已完成从1.0到4.0的迭代升级。
周志权介绍,按照规划,湾区海上“试验场”将持续推进海上自升式、漂浮式等7套试验平台建设,配置背景场监测、海洋仪器设备现场运行测试、试验保障等3个系统。未来,这里将构建起集“技术研发、测试试验、成果转化、产品孵化、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威海乃至全国的海洋电子信息与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推动成果转化
“空中哨兵”赋能城市治理
在为湾区建设出谋划策的7年里,周志权躬身实践推动成果转化,孵化了一家集无人机研发、销售、培训、行业应用于一身的企业——威海天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一场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的踏查行动中,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飞速旋转扫描,AI识别系统瞬间捕捉画面,0.1秒完成图像分析。可疑物一旦出现,系统会立即用橙色框线精准锁定,并实时上传定位数据,仅需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全域巡查。
从空中监测到精准定位,这是威海天航联合市公安局环翠分局研发的智能巡查管理系统及机载实时识别系统。
除了在踏查领域大放异彩,周志权还将无人机的应用拓展到了更多领域——在泛测绘工作中,无人机就像不知疲倦的“测绘员”,能够快速获取地形地貌等详细数据,为城市规划、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在能源巡检方面,无人机化身为“安全卫士”,凭借灵活的身姿和敏锐的“感知力”,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在信息化集成领域,无人机通过与各类信息系统紧密协同作业,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
“当前,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我们希望在更多场景中持续挖掘无人机的无限潜力,发挥独特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周志权说。(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张宇)

作为威海市人大代表,周志权时刻牢记代表使命,在推进湾区建设中既发挥专业智库作用,又躬身实践推动成果转化,用实绩实效回报人民的信任和重托,赋能全市海洋电子信息与海洋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业赋能
浅海湾区“智浪”翻涌
在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试验码头,智真海洋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黄色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正缓缓潜入海底,在高流速海况下接受性能考验。不远处,山东铂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六推水下无人机器人”正开展应急救援、水下安检、打捞搜救等实景测试……试验场最热闹的时候,同时有超过7家的专业团队在此“实训”。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领域的人大代表,周志权经常问自己,手中的专业和资源,能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做些什么?如今,湾区里的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聚集,便是他最有力的回答。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以试验场为平台,聚集更多海洋科研单位和海洋科技成果在威海研发孵化,助力地方海洋电子信息与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壮大。”周志权说。
时间回到7年前,周志权收到邀约,带领哈工大(威海)团队与环翠区合作共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将学校的电子信息领域优势和环翠区的海洋优势相结合,在湾区内打造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把创新资源在环翠落地转化,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几年间,周志权和团队既当湾区的最强智库团,帮着规划设计陆基配套、海试资源,又主动牵线搭桥,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大院大所、央企强企相继落户,不断壮大湾区“朋友圈”。目前,已有航天科技集团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航天科工集团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6个高端平台扎根湾区。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企业,智真海洋科技总经理韩锦亮道出了他对湾区发展的切身体会:“刚来的时候这里只有几栋房子,现在配套越来越完善,研发条件更是没话说。”在湾区试验码头的一次次测试中,智真科技的水下机器人已完成从1.0到4.0的迭代升级。
周志权介绍,按照规划,湾区海上“试验场”将持续推进海上自升式、漂浮式等7套试验平台建设,配置背景场监测、海洋仪器设备现场运行测试、试验保障等3个系统。未来,这里将构建起集“技术研发、测试试验、成果转化、产品孵化、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威海乃至全国的海洋电子信息与海洋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推动成果转化
“空中哨兵”赋能城市治理
在为湾区建设出谋划策的7年里,周志权躬身实践推动成果转化,孵化了一家集无人机研发、销售、培训、行业应用于一身的企业——威海天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在一场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的踏查行动中,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飞速旋转扫描,AI识别系统瞬间捕捉画面,0.1秒完成图像分析。可疑物一旦出现,系统会立即用橙色框线精准锁定,并实时上传定位数据,仅需十几分钟就能完成全域巡查。
从空中监测到精准定位,这是威海天航联合市公安局环翠分局研发的智能巡查管理系统及机载实时识别系统。
除了在踏查领域大放异彩,周志权还将无人机的应用拓展到了更多领域——在泛测绘工作中,无人机就像不知疲倦的“测绘员”,能够快速获取地形地貌等详细数据,为城市规划、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在能源巡检方面,无人机化身为“安全卫士”,凭借灵活的身姿和敏锐的“感知力”,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在信息化集成领域,无人机通过与各类信息系统紧密协同作业,让城市管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
“当前,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我们希望在更多场景中持续挖掘无人机的无限潜力,发挥独特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周志权说。(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张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