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树山、刘彩凤:无私奉献三十载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威海好人之星
2016-11-11 16:05:13    来源: 威海网
殷树山,男,1926年3月出生,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塔山中路社区居民。刘彩凤,女,1930年10月出生,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塔山中路社区居民。殷树山、刘彩凤夫妇,两位耄耋老人离休后无私奉献30余载,带领大伙儿美化小区、照顾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捐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与誓言,居民亲切地称他们为“活雷锋”。

    殷树山,男,1926年3月出生,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塔山中路社区居民。刘彩凤,女,1930年10月出生,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塔山中路社区居民。殷树山、刘彩凤夫妇,两位耄耋老人离休后无私奉献30余载,带领大伙儿美化小区、照顾7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捐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与誓言,居民亲切地称他们为“活雷锋”。

    2016年10月20日凌晨,环翠区塔山社区的退休老党员刘彩凤因病住院。随后,她与丈夫殷树山毅然在病房里签下了遗体捐献同意书。消息一出,令无数威海人为之动容。

    多年来,在社区志愿服务、扶老助残、爱心助学、义务植树等现场,人们总会看到殷树山刘彩凤夫妇俩的身影,老两口的爱心事迹经常见诸报端,也获得了多项荣誉。

    夫妻俩自愿百年之后捐献遗体和器官

    10月20号凌晨,刘彩凤起来上卫生间时突然昏倒了。经医生诊断,老人属于突发脑梗。经过治疗,老人的神智恢复清醒。21号早晨,刘彩凤握着殷树山的手提起了两人早就商量好的一件事——自愿百年之后捐献遗体和器官。

    21日下午,得知老人的意愿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医院。此时距离刘彩凤突发脑梗不过一天一夜,平时坚强的殷树山看起来已格外疲惫,重重的黑眼圈非常明显。

    因老伴刘彩凤还很虚弱,不能长时间说话,殷树山就贴心地充当老伴的发言人,与大家交流。“捐献遗体的想法已经有三四年了,我们活着的时候一辈子做好事,以后走了也要把遗体捐献出去,贡献给医学事业,继续为大家做好事,也算有始有终。”刘彩凤吃力地说。

    在刘彩凤签完遗体捐献同意书之后,殷树山随即也签了同意书。“遗体接受单位为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因为您和奶奶岁数都大了,所以遗体只能用于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不能用于临床医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李松柏向两位老人说明了情况。

    对于父母的决定,殷树山夫妇的两位儿子以及儿媳妇都给予了理解和支持。

    信念一致 爱心路上永相随

    尽管有儿子、儿媳妇的随身照顾,连日来,殷树山一刻也没有离开医院。即便如此,老两口还一直惦记着社区里的爱心小书屋,还筹划着从冠名基金里拿出一笔钱资助38个贫困学生,还牵挂着没有结束的“党史国史进校园”活动。

    这就是殷树山刘彩凤夫妇,结婚60年,做好事成了一种习惯,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俩人信念一致,一直坚持的现在。

    87岁的刘彩凤静静躺在病床上,鼻孔插着氧气管;91岁的殷树山默默地坐在床头的椅子上,时不时掖一下老伴的被子……这是进出刘彩凤病房的医护人员最常见的情形。

    对于殷树山而言,相伴走过60年的刘彩凤不仅是自己的妻子,更是他志愿服务道路上最坚定的同行人,是他慈善生涯中最有力的支持者,是他公益事业上最好的伙伴。

    入院前的每一天,他和老伴一人拿着一把扫帚,日复一日义务清扫小区道路;他连续70余年坚持收集报纸和刊物资料,老伴不厌其烦地给分类整理;他们拿出自己的退休金,以两个人的名字在慈善总会设立了助学基金和拥军基金;每逢传统节日,老两口总是自己准备好各种材料,做好各种节令食品,一一分发给社区里的老人、孩子、环卫工人和外来务工人员……

    殷树山说,他和老伴不是夫唱妇随,而是怀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他们“思想统一,目标一致,语言同声,行动同步”。对于此次签订遗体捐献同意书,两人也早就达成了共识,只因平时太忙,没有顾得上。“这次老伴住院提醒我,我们的年纪真是大了,有些事该办就得抓紧时间办一办。”殷树山说,“我们不怕死,谁都有这一天。但我们又都怕死,怕死后小书屋没人打理,怕还有好多想干的事干不完。”

    爱心传递 美德威海蔚然成风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刘彩凤的病房时看到,老两口正在商量着爱心基地里的地瓜熟了,要分给社区里的老年人。交谈中,殷树山透露,这个爱心基地是自己的大儿子殷汉文自费从自家的承包地里开辟出来的。西瓜、萝卜、白菜、地瓜……每一批时令蔬菜瓜果下来,殷汉文总会最先运送到塔山社区,然后与父母一起一一分发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环卫人员、社区周边施工队的工人等。

    多年来,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殷树山的两个儿子以及儿媳妇,不仅非常支持老两口的善行义举,而且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好人做好事,成了他们的家风。其实,不仅仅是自己的家人,殷树山刘彩凤夫妇的爱心影响着,也感染着周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在塔山书屋里,一面红艳艳的“中老年志愿者团队”队旗十分惹人注目。殷树山发动团队队员们,每周至少两次做志愿活动,街道脏了,他们就扛起扫帚清扫垃圾;冬天下完雪,他们就拿着铁锹清理路面;花草树木折了,他们就赶紧买苗补种;逢年过节,他们会带上水果点心去陪伴福利院里的老人们聊聊天,也会去孤儿院给孩子们带去衣服和玩具。

    这是一群平均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但在志愿服务上,他们比许多人都“年轻”有活力。“要不是殷树山大哥带着我做志愿活动,我现在可能只是一个成天憋在家里的老太太,而现在时常开展志愿服务,我每天都活得很开心!”78岁的李苓荣说。

    除了动员老人外,殷树山刘彩凤夫妇俩也很重视把奉献精神传递给孩子们。一位在塔山中学做了十多年班主任的老师告诉记者,他先后带领过400名学生跟随殷树山夫妇做义工,20年来,在殷树山夫妇带领下做义工的学生有上千人。“孩子们在塔山书屋学到的不只是如何制作一些手工艺品,还传承了雷锋精神,很多从小娇生惯养的独生子,通过经常做义工,变成了乐于助人的小‘雷锋’。”这位老师说。

    “我不是发挥余热,我要发光发热,只要我自己做好了,自然会影响和带动其他人。”殷树山表示,很多人问他怎么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事,他只向对方说了一个数字:“退休以后,每天我和老伴都会拿出14个小时来做好事,24年了,我们从没给自己放过假。”

    “我挺好的,老伴也没什么大问题。”殷树山笑着告诉记者。在两位老人的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别人,装着社区,从来没把自己放在心上。

    耄耋之年的殷树山、刘彩凤夫妇,做了一辈子好事,他们的捐款累积超过了100万元,资助的第一个贫困学生,如今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他们管理的小书屋,已经成为周边居民学生的“根据地”;在他们努力下修建起来的健身广场,为社区群众带来了无限欢乐……

来源: 威海网
编辑: 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威海打造智慧化应急救援装备制造“母港”
  • 记者蹲点报道·春之声 | 威海网红店主带你解锁更多“新玩法”
  • 鱼露里吃出“创新味道”!浦源食品“定制化”升级发酵生产设备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丨新威附路新添美食综合体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