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的中恒管桩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直通南海
2017-03-17 10:08:00    来源: 威海晚报
落户威海南海新区6年,中恒管桩成为胶东半岛大型管桩生产制造商之一,年产值过亿元;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快马加鞭进军国际市场,斩获5000万元国际大订单;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快马加鞭进军国际市场,斩获5000万元国际大订单;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与烟台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节能减排,为管桩行业树立了环保典范……在南海新区落户后,短短6年时间,中恒管桩就成为胶东半岛大型管桩生产制造商之一,年产值过亿元。

 威海晚记者 宋伟 通讯员 刘昌勇

创业6年,年产值过亿,斩获5000万元国际订单

2010年,经过多方考察后,中恒管桩在南海新区投资兴业,2011年4月公司正式运营。“南海新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力度大,环境优美,这里又有着丰富原材料,能够节省发展成本,是公司发展的首选之地。”中恒管桩负责人说。

创业初期,面对人才和市场短板,中恒管桩迎难而上,“公司为数不多的业务员坐着拖拉机下去跑业务”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体验了创业的苦头,中恒管桩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经过前期的不懈努力,中恒管桩成了建筑行业的抢手货,业务遍布威海、烟台、青岛、滨州等10余个城市,为600多个项目提供管桩,年产值上亿元。

国内市场逐渐饱和,“一带一路”政策改善贸易进出口结构,中恒管桩相关负责人敏锐地嗅到了这一点。在去年12月份文莱石油基地项目的招投标会上,中恒管桩公司在10余家管桩公司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约5000万元的订单。首批价值700多万元的管桩已于今年1月份运往文莱,第二批价值近500万元的管桩目前正在加紧生产,预计2月20日左右装船完毕送往文莱。

以此次出口为契机,中恒管桩出口全面开花。依托在越南分厂,公司将逐步打开东南亚等国家市场,并申请了韩国KS产品质量认证,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度,进一步增大出口量。

不断改进工艺、严格产品质量是中恒管桩成功走出国门的重要原因。“目前生产车间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从编笼、入模到成型,所有的流程都由机械控制,保证了管桩配料的精确性以及产品质量。”中恒管桩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中恒管桩的新产品预应力方桩备受市场欢迎,也是公司能够走向市场的重要原因。中恒管桩预先对管桩施加压力,使其在外荷载作用时的受拉区混凝土内力产生压应力,用以抵消或减小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抗裂、抗弯、抗剪,能够让建筑地基更加稳定,消除安全隐患。

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带来管桩行业变革

去年春天,中恒管桩车间内多了五六名年轻大学生的身影,他们与车间工人一样在车间里忙着做实验,这是中恒管桩与烟台大学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就是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免蒸压项目。

原来,为了提高管桩的稳定性,每根管桩成型前都要经过两次蒸压,一次要经过85度℃左右的高温蒸养,一次要经过185度℃左右的高温蒸压,这样以后管桩才能达到相应的硬度。

“原先的管桩生产工艺是从日本引进的,距今已经有40多年历史了,生产工艺虽然成熟,但是在一些生产环节方面亟需改进。”中恒管桩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联系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加大研发力度,攻克传统管桩工艺的技术瓶颈,成功研发出免蒸压管桩等预制产品。

经过实验后,项目组人员通过改变砂石、水泥、矿粉等原料的配料比并添加相关掺和料,发挥矿物质潜在的活性,让管桩在自然温度下养护下5-10天能够达到规定的强度。此举不仅降低了中恒管桩的生产成本,有利于节能减排,而且带来了整个管桩行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此举不仅能节能减排,而且带来了管桩行业新的变革。

来源: 威海晚报
编辑: 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闫剑波会见华为公司客人
  • 闫剑波会见赛科集团客人
  • 闫剑波带队赴江苏、上海开展招商促进活动
  • 闫剑波会见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客人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