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单项冠军"的新动能探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2018-05-03 08:13:09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威达是做什么的,电冰箱吗?”山东威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明燕经常遇到有人这样问她。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常被人误解的低调企业,生产的钻夹头已经连续18年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供应商名单上放眼皆是史丹利百得、博世、喜利得、TTI、牧田、日立、松下等世界500强企业。

对话企业家

精益管理 练好内功

杨明燕。 记者 杨正 摄

记者:在威达机械的发展过程中,“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为企业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您的经验看,这一管理模式适合在哪些企业中应用?

杨明燕:“精益生产管理模式”适用于任何行业、任何企业,关键在于灵活运用。通常所讲的精益管理以技术层面为主,管理者要考虑到车间是否过大、物品搬运距离是否太远、生产布局是否合理、各个环节的衔接是否流畅等这些细节问题。

但我认为“精益生产管理”最终是一种从有形到无形的理念。就像我一直强调的新旧动能转换,首先要转思想。同样,作为一个企业决策者首先要领会精益的精神,从思维的高度上、在全球的站位中,要看到全世界发生的新变化,要接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这些先进的技术、理念、模式,从哪些层面可以助力企业发展。还要考虑企业所属的行业、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所面对的市场竞争态势,如何取得一个平衡,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成长。

比如说,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中,许多企业都在追求自动化,但企业家要考虑投入的设备、打造的生产线是不是真正能够带来效益的大幅提升,不能光看着漂亮、气派,而要看实际投入与产出是不是成正比。

记者威达机械精密夹具系列产品的客户多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为这些国际巨头服务过程中,有些什么心得?

杨明燕: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内功,对生产资料的整合统筹、产品输出的质量和效率、成本的有效控制,都要做到不断优化。同时也要找准客户的需求和痛点,并给出良好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威达这么多年一直在不断强化“精益生产管理”,不断地压缩生产成本、引进人才、进行技术研发与设备更新,只有我们能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才能赢得这些大客户的青睐。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稳定的经济效益,更多的是学习到了这些世界500强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同时获得了众多衍生的合作机会。比如,在客户的推荐下我们2010年收购了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我们与德国雷姆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我们孵化出了开关、电池包、粉末冶金配件等系列并行产品等。

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是“和优秀的人一起做事,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所以一个企业家,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站位,瞄准一流的目标,让企业变得更好。

记者:不管是经营管理还是科技研发都离不开人才,那么威达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杨明燕:人才的确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建立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威达从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聘请了哈工大教授做研发;为了留住人才,专门为他们建造了公寓楼,解决生活后顾之忧等。

2017年,威达机械对公司部分董事、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业务及技术人员等实行了股权激励,首期向226名员工授予1473万份股票期权,初始价值达1.33亿元。让更多的人共享企业的长期发展红利,从而稳定人才队伍。

在有效激励的基础上,我们着力加强各层次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根据岗位需求和个人意愿,建立起包括MBA、EMBA、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着力提高中层以上人才的领导力、提高企业骨干的管理和创新能力、提高基层员工的技术水平。

总体来说,我们吸引和留住人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方面是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体现其个人价值;一方面是培养与培训相结合,提升其个人价值。

地方作为

临港区:三年倍增计划加速动能转换

“威达集团突出智慧化、高端化和国际化‘三化’并举,启动发展倍增战略,加速推进‘机器换人’,同步向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升级;全面拓宽与世界500强的合作,深化与德国雷姆的合作,巩固全球市场领军位置,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力争实现发展倍增。”这是临港区工业三年倍增计划中,对于威达集团未来三年发展规划的描述。

按照威海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要求,今年春节过后,临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于文江率领管委领导一班人,深入一线走访调研,问实情、找问题、挖潜力,探索临港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临港区高标准构建起“1+3”行动计划体系,以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为统领,分别制定工业倍增、服务业突破、农业振兴三年计划。

在工业三年倍增计划中,突出集聚,重点培植新材料、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信息四强产业,实施骨干膨胀、规上扩容、创新助力、素质提升四项工程,配套专项资金、产业基金两大政策,力促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一番。

“以往,各级政府都会为新招引的项目提供土地、税收、设施配套等多种优惠政策,但对于老企业的膨胀升级项目往往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这不利于地方性骨干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临港区的工业三年倍增计划中,管委确定把骨干企业的新上项目作为新引进项目来对待,制定了系列配套政策,对骨干企业的发展方向予以引导,对骨干企业的有效扩张予以鼓励,面向国际一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临港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维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记者手记

新旧动能转换中应有的国际站位

在采访杨明燕过程中,她的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有全球思维和国际站位。”

从上世纪90年代,引进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到大胆走出去,将目标客户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连续18年卫冕“世界冠军”;再到学习“德国工业4.0”战略,率先步入智能制造领域……反观威达机械的发展历程,正是这种国际站位,让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能够迅速抓住机遇、获得新生、走在前列。

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不管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还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都应该具备全球思维和国际站位,把目光瞄准世界一流、国际先进、全球前列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业态,才能让转换过程更彻底、更有效。

不仅是企业,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国际化的站位,在世界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有可能激活、吸纳更多的发展新动能,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可喜的是,威海已经提出了“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正在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着力打造开放型国际经济活跃城市、区域性国际交往门户城市、标准化国际生态宜居城市、驱动型国际创新活力城市、全域型国际人文魅力城市。

在临港区的“1+3”行动计划中,国际创新园、全球市场、国际研发总部、全球最大生产基地、国际资本等字眼也频频出现,彰显着区域发展的国际化步伐。

我们相信,当全市自上而下都具备了这样的全球视野与国际站位,威海一定能在世界舞台上,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全市警示教育会召开 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 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 乳山口大桥主缆架设完成
  • 高区:创新驱动,炼就“最强大脑”
  • 上新了,威海打卡点 | 小镇村石窝剧场上演“新剧”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