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海军接收刘公岛“东口”报告的解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征文展示
2018-10-12 09:24:05    来源: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
1895年2月12日上午8时许,北洋海军镇北炮舰一桅白布出孤岛,标志着北洋海军投降,侵华日军在威海点燃的世纪战火暂时熄灭。 经两次交涉,17日早晨,日本海军大队舰船从阴山口出发,列队进入刘公岛锚地,完成对刘公岛的事实占领…

    1895年2月12日上午8时许,北洋海军镇北炮舰一桅白布出孤岛,标志着北洋海军投降,侵华日军在威海点燃的世纪战火暂时熄灭。

    经两次交涉,17日早晨,日本海军大队舰船从阴山口出发,列队进入刘公岛锚地,完成对刘公岛的事实占领,此后接收北洋海军残余军舰,接管岛内防御设施、军用物资。这其中,位居刘公岛最东端、以东泓炮台为中心的防御线,是甲午威海乙未之战刘公岛对敌最前沿,曾频频发炮反击日本海军。

    在1895年2月11日上午,日本海军发起的乘胜打击中,东泓炮台连续击中日舰葛城、天龙、大和,包括天龙舰副长中野大尉以下日军死伤18人。为此,日本海军专门派出以海军大尉大塚録四郎为首的一支接管分队,还形成了一份书面报告。从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的未刊资料中,笔者找到这份原始报告,结合今天刘公岛上的甲午战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简单解读如下。

    1895年4月8日,大塚録四郎向当时的日本海军旅顺口基地刘公岛临时要港司令、海军大佐小田亨提交了一份《刘公岛东口炮台接收报告》,这份报告中,大塚録四郎最后落款署名为“东口炮台司令”,可见直到4月8日,大塚録四郎为首的这队鬼子仍盘踞东泓炮台一带。

    作为海军陆战队的“别动队”,1895年2月17日早晨7点半,大塚録四郎等人先行乘船登岛,按照预定计划向东口炮台进发,8点半到达“第一炮台”。留守炮台的4名清兵出来迎接,在他们带领下,日军首先检查了各炮的火药室,未见异常。

    日军的这个“首先”预防性动作背后,其实有个大故事。1895年1月30日上午九点半左右,日本海军炮手组成的炮兵分队占领威海湾南帮炮台群的鹿角嘴炮台之后,分兵搜索检查之际,突然闻到炮台内部有一股香味,仔细搜索,4名日军在其中一个火药仓发现了一根正在燃烧的线香。

    这根线香插在一根5厘米长的导火索中,这根导火索则插在一个240毫米直径的六棱发射药囊中,香火头还有大约两厘米就要点燃导火索。心惊肉跳之后,一个日军一把掐灭了香火头。这股日军立即分头搜索其他3个火药仓,结果也发现了同样的延时引爆装置。这种类似延时炸弹的装置正是守军撤离时设置的,希望等日军进占后引爆发射药、炸飞整座炮台,可惜功亏一篑。发现这个延时香火炸弹的4名日军因此立下大功,10年后,这4名日军以普通士兵身份、全名列举方式跻身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编纂出版的官修史书——《日清战史》,这也反证了当时日军吃惊之程度。

    确认安全之后,大塚録四郎才分兵检查、点验其他设施。在“第一炮台”与信号台(刘公岛信号台,今旗顶山以东的山头,现有一个铁架信号塔)之间,沿着刘公岛脊线,日军发现了大大小小5座临时炮台,装备有各口径火炮,既有大口径平射炮,也有中小口径速射炮、多管机枪,还有用于近程防御的臼炮及反登陆地雷。

    其中,“第一炮台”建在天然地形上,基础是砂石,有少量粘土,装备两门1880式35倍径240毫米炮,编号分别是43、44,两门炮的炮闩都被发射后产生的气体所蚀,其中43号炮的膛线有损坏,44号炮的射击仰俯角指示板被弹片打坏,但两门炮都还能用。两门炮附近的胸墙上有20多处弹痕,“炮位内背面”(推定为北面)有15处弹痕,应该都是威海湾南岸炮台发射炮弹造成的,但几乎没击中要害。

    “第一炮台”的地下火药库内,散乱堆放着240毫米口径炮弹发射药及药箱,库内一侧散放着碗、盆、钵、瓮等餐具及剩饭,另一侧则有屎尿痕迹,“极不干净”。石砌的药库出 弹口已开裂,应该是上部炮位被击中后引发的结构应力所致。此外,两炮之外,附近还有一座兵舍、总计22门37—75毫米的小口径炮。

    有240毫米大口径火炮,也有地下药库,附近还有一座兵舍,这三点足以对应今天的东泓炮台一带,可以说,日本这份报告中的所谓“第一炮台”就在今天东泓炮台一带。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泓两门240毫米口径炮之外,这份报告中出现的一座装备两门120毫米口径速射炮、两门240毫米35倍径克虏伯80式火炮的“第二炮台”,它属于“临时抢修 的堡垒”,其中两门240毫米口径炮的编号分别为45、46。

    这两门240毫米炮的状况明显不如前面所说的43、44号,其中,45号炮的吊弹机斜靠在炮架上,推断是被一发炮弹击中,但勉强能用,46号炮的状况更差:炮身第三钢套箍曾被炮弹击中,竟引起内部膛线细微凸起,这门炮能否继续使用,尚有待于观察。两门120毫米炮本神装具完备,但电发火装置不能用。

    这座装备了两门240毫米口径火炮“第二炮台”没有配套的地下药库等辅助设施,可与“临时抢修的堡垒”相印证。对照今天刘公岛上登记在册、竖碑刻记的文保单位,唯有“南 咀炮台”与之相类。

    实地勘察,这座“第二炮台”的对敌斜面被弹8发,附近沟内有大量血痕,推断是1895年1月30日至2月11日期间日本海军的炮击造成了守军死伤。

    甲午战时,日本东京博文社专门出版发行的特别主题杂志《日清战争实纪》曾刊载了一篇不具名文章《战后の刘公岛》。这篇文章对今天东泓炮台、南咀炮台的装备、功能记叙 形成的比较,也可以佐证以上推论。

    刘公岛东泓梢炮台设24厘米巨炮两门,该炮台面对赵北嘴炮台一面,有急造土山一道,以遮蔽来自赵北嘴炮台的射击;东泓梢炮台南低地有兵营、炮卒屯所;兵营西有新造一炮台,专备东口防御,有12厘米速射炮二门、20(应为24)厘米炮二门。

    此外,第三、四、五、六炮台都有0.6米到1米的土墙掩体,总计装备有120毫米臼炮、诺典菲尔德5管炮、75毫米克虏伯野炮、十连发加特林炮以及大量的拉发雷和少量电发雷。

    在这一线6炮台组成的防御线南,有一座军营在南帮炮台的炮击中受损,日军在营房内发现有大约300支单发步枪。这正是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的护军正营。张文宣已于1895年2月11日自杀,遗体由康济舰运往烟台。

来源: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
编辑: 孙美玲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闫剑波会见华为公司客人
  • 闫剑波会见赛科集团客人
  • 30亿元新能源“大块头”缘何选择威海丨产业图谱招商见闻录③
  • 凭一款2平方厘米精密件,威海这家企业拿下千万元订单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