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亡有我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征文展示
2018-11-06 10:17:39    来源: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
1898年5月23日,在威海大地上肆虐了三年之久的太阳旗换上了久违的黄龙旗;然而第二天,英国海军和中国海军在刘公岛举行占领交接仪式,黄龙旗又变成了米字旗。

    1898年5月23日,在威海大地上肆虐了三年之久的太阳旗换上了久违的黄龙旗;然而第二天,英国海军和中国海军在刘公岛举行占领交接仪式,黄龙旗又变成了米字旗。短短两天之内就上演了这幕国帜三易的悲剧,深深触动了现场的一位中国海军军官,一腔浩荡之气勃然而生,从此他立志“宁以身殉,不为利诱,终身从事教育”,那一年,他仅22岁。他就是南开之父-----张伯苓。

    1892年,张伯苓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他学习认真刻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严复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1894年张伯苓完成堂课后被派往北洋水师同济舰实习。他投身军旅生活,憧憬着驾驶战舰、抵御列强、报效国家,但那个动荡的年代计划不如变化快,中日甲午战争毫无征兆地爆发了。张伯苓听到北洋水师惨败消息后无比悲愤,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同济舰上官兵的颓靡,这一连串的事件让张伯苓真正认识到,军事救国只能从某种程度上改变国家军事落后的状况,但却无法拯救积贫积弱的国家,他逐渐认识到改造国家的关键更在于民众思想的改变。

    作为新式教育的受益者,他认为改造中国的良方是办教育,要从国民文化思想层面上彻底改变人们的麻痹和落后的精神状态,“念国家积弱至此,苟不自强,奚以图存,而自强之道,端在教育”。

    威海卫国帜三易的经历成为张伯苓思想转变的契机。他立志“创办新教育、造就新人才”。第二年,他认识了倡导新学的严修,共同开启了艰难的办学之路。1903年,张伯苓赴日本考察,亲眼看到了明治维新后的盛况,领略了日本对教育的重视,了解了办学规模和教育方法,回国后成立了“私立中学堂”。1907年他在天津城区南部的洼地建立新校舍,后改称南开中学堂,从此名声渐著,南开区由此得名。1918年张伯苓与严修、范静生赴美,考察了许多私立大学的组织和实施,回国后与严修一起宣布建立南开大学。那时北京和上海开设的私立大学课程都只有文、法、史、地、国文等,张伯苓专请留美多年的凌冰为大学部主任,除文科外还开设了理科、商科。1923年张伯苓建立了南开女中。1928年又在女中对面设立了小学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1936年迫于抗战形势,张伯苓又在巴渝大地的嘉陵先后购地800多亩,创办了被赞誉为“人才的沃土、院士的摇篮”南渝中学。

    纵观张伯苓的一生,是进步的、一生爱国的一生。他一生办学,于饱经沧桑的切身经历中逐步看清了中国的前途,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以国家利益为重,表现出一个真正教育家的高风亮节。他创业南开,功在国家,为发展我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无愧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

来源: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
编辑: 刘思冰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闫剑波会见华为公司客人
  • 闫剑波会见赛科集团客人
  • 30亿元新能源“大块头”缘何选择威海丨产业图谱招商见闻录③
  • 凭一款2平方厘米精密件,威海这家企业拿下千万元订单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