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医生与刘公岛水师养病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征文展示
2018-11-06 10:43:55    来源: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
在1895年2月3日至2月11日悲壮惨烈的刘公岛保卫战中,有13位洋人特殊群体参加了战斗,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抵抗,出生入死。

    在1895年2月3日至2月11日悲壮惨烈的刘公岛保卫战中,有13位洋人特殊群体参加了战斗,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抵抗,出生入死。其中,有一位名叫克拉克(Kirk)的英国医生在刘公岛水师养病院中,不离不弃,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挽救了众多伤病员的生命。

    先天不足的水师养病院

    李鸿章在创办北洋海军过程中,提倡“借材异域”,既有舰艇、枪炮及机器设备的购入,也有诸如北洋海军教习、炮台及船坞工程人员等外洋人才的引进,成绩斐然。然而,在作为海军重要后勤保障设施的医院和高水平医护人员的引进上却用力不多,相形见绌,仅在天津、旅顺和威海设立了三所小型医院,引进外洋医护人员也少得可怜,这不仅被同期已经建立先进的军事医疗设施的日本远远抛在后面,并且在甲午战争中暴露出极大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李鸿章作为一个传统封建官僚的短视和不足。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北洋海军成军,李鸿章等在奏定《北洋海军章程》中规定创建“天津储药施医总医院与威海、旅顺口水师养病院”。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根据《章程》,旅顺、威海分别创办“陆海军养病中心”及“水师养病院”,但两所医院规模很小,缺医少药,条件异常简陋。

    威海“水师养病院”位于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东侧的坡地上。医院基址购用民地27亩,建大小房间108间及走廊、院墙等,共用工料银约18万两。建成初期与水雷局合署办公,1889年夏,李鸿章专门致电威海卫水陆营务处提调牛昶昞,为防止将来战事爆发,养病院“不敷军士养伤之用”,让牛昶昞“速将水雷挪设别处,多留房屋,以备养伤”。然而,对于近万人的北洋海军和北洋护军来说,不仅医院规模小,无法满足医患需求,而且缺医少药,设施条件十分简陋,正如李鸿章所说的“不敷使用”,事实证明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缺额严重,临时抱佛脚招募的兵勇不堪使用,这与北洋海军伤兵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关系重大。

    克拉克医生冒死救治伤员

    研究甲午战争的中文史料和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对于克拉克(Kirk)医生的中文史料完全缺失,只能到外国资料中寻觅,而外文资料也没有完整的记载。

    在当时日本辑录战事报道的《日清战争实纪》中,记录了日军进占刘公岛,要求洋员们“宣誓”时留下的名单,提到了马格禄等10个人的名字(据定远舰副管带英国人戴乐尔回忆,当时他与克尔克、瑞乃尔躲入了山中);在川崎三郎的《日清战史》中,也提到了克拉克的名字。戴乐尔的 《在中国牵线》(Pulling strings in China)一书中简要记述了克拉克在刘公岛水师养病院的英勇表现。

    克尔克医生原本受雇于北洋海军,在后勤部门的水师养病院服务。当时战事紧张,医院的“医生、裹伤护士及其他医院中人员”中的绝大部分,都以自属“文吏”不受提督丁汝昌管辖为由,逃离了刘公岛,其中也包括不少中国人,但克尔克医生却坚定地留了下来。当时北洋舰队始终为缺医少药所困扰,医院里甚至连外科手术所必需的麻醉药也没有。在这种条件下,窗外炮火连天,克尔克医生不为所动,坚持为伤病员“施割锯及其他手术”,并教给协助其工作的戴乐尔以“如何止制动脉并安置软垫”,不仅为伤员减轻了痛苦,也挽救了大量宝贵的生命。这也是克拉克留给后人的较为完整的记载,但对于他何时来到中国,何时离开中国以及在中国除了在水师养病院救死扶伤外的其他信息,我们已无从得知,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刘公岛水师养病院在以后的100多年的时空转换中,历经战火洗礼,原有文物建筑已基本损毁,仅留存下来的5栋建筑也是解放后由驻岛部队所建,前几年刘公岛管委对其进行修缮,还原其历史原貌。但这座见证北洋海军曾有的辉煌和屈辱的建筑,以及被誉为“白求恩”似的克拉克在其救死扶伤的英雄壮举永远留在历史深处……

来源: 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
编辑: 刘思冰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闫剑波会见华为公司客人
  • 闫剑波会见赛科集团客人
  • 30亿元新能源“大块头”缘何选择威海丨产业图谱招商见闻录③
  • 凭一款2平方厘米精密件,威海这家企业拿下千万元订单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