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绿色发展加速跑 威海奏响生态文明建设最强音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2019-10-10 08:24:29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千公里海岸线蜿蜒灵动,空气质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到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成为威海闪亮的城市名片。

温馨提醒:你现在浏览的内容来源于威海新闻网

请访问原网站:www.whnews.cn/

千公里海岸线蜿蜒灵动,空气质量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到整个现代化建设中,生态成为威海闪亮的城市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威海视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

时空流转。举目威海,绿意盎然。威海正以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绿色发展的全新姿态,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前行之路。

生态立市 生态文明蓝图一绘到底

走下飞机、走出车站,先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这已成为众多游客来威后的习惯性动作。

这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PM2.5、PM10、臭氧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第一。

这更是一座“绿色勋章”挂满胸前的城市:荣获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第一批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城镇环境类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环保领域最高社会奖项——中华环境奖……今年,又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不断蔓延的绿意,昭示着威海生态文明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韧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勾勒生态文明建设蓝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把手”工程——威海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部署。

由此,一系列整治措施密集出台,生态治理随之开启加强模式——系统构建“1+1+8”制度体系,制定《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总体作战方案,明确主攻方向;量身订制《威海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增四减”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指导作战计划,明确治本之策;制定打好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治理等8大战役作战计划,明确治标之举。

向着精致的绿水青山,威海正加速奔跑!

环境优先 “四增四减”加强污染源头防治

9月3日上午,伴随响亮悠长的鸣笛声,威海—青岛双向对开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驶向青岛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海铁中心(黄岛港站)。对威海企业而言,这是一条快捷环保的“绿色班列”。

据统计,当前每年有4万至5万个集装箱通过公路在青威之间运输。“以往威海企业往欧洲、美洲出口产品,大多通过公路运往青岛港。班列开通后,这些货物可以走铁路。”威海金丰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既是“经济账”,也是笔“生态账”。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动员威海中外运、威东航运、英航货代等100余家道路运输企业参加物流运输供需对接活动。“公转铁”背后,逻辑清晰——打造绿水青山,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是关键!

为此,我市严格落实出台“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调整产业、运输、能源、农业结构,实现“四减四增”——

全面推动产业上档升级: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提标改造,定期调度各区市煤炭消费情况,对未实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的耗煤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备案,从源头上控制煤炭增量消费;

全面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督导煤炭经营企业建立进煤台账,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清洁型煤加工储备配送中心,切实加强禁燃区环境管理,在集中供热热源辐射不到的区域及农村开展清洁供暖试点;

全面推进农业投入结构调整:着力减少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使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

一项项“加减法”,减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包袱”,得出了愈发优美的绿水青山。截至目前,我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近岸海域功能区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全市林草覆盖率达40.2%,打造出美丽中国、美丽山东的“威海样板”。

绿色发展 奏响威海生态文明建设最强音

“十一”黄金周过去,绿意蔓延的华夏城景区“热度”不减,参观的游客依然摩肩接踵。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威海最生动的实践之一。

“景区前身是威海中心采石区。面对多达1000多亩的山体破坏面积,我们整体采用回填法,尽可能修复受损山体回复原貌。”华夏文旅集团董事长夏春亭说。

填土修山,植树造林,拦水筑坝……多年来,华夏文旅集团累计完成投资44亿余元,植树660万多株,绿化5000多亩。曾经的废弃矿山,成了游客的“打卡”胜地:全年游客总量230万人次,同比增长20%。

类似的“绿色蝶变”,还发生在我市的一处处农家,一个个景点。荣成市烟墩角社区投资600万元打造污水处理工程,大力提升旅游环境,实现了经济生态双丰收;东部滨海新城逍遥港清淤约350万方、清理海洋垃圾约6.85万方,“人来了,鸟不走”成为一方胜景……

生态之美,也让越来越多游客选择到威海感受“看得见的幸福”。去年一年,我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约4700万人次,增长8.6%,实现旅游消费总额650余亿元。

与此同时,绿色发展激荡起前所未有的强大脉搏。荣成市经济开发区等3个省级园区组织实施循环化改造,涌现出14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5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1家省级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完成污染减排项目48个。仅去年一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40%,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9.96%。

沿着生态环保这条路走下去,绿水青山的发展红利还将惠及更多百姓。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的美丽画卷,在威海大地渐次展开,成为“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初佳伦/文 资料图)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编辑: 宋倩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闫剑波会见华为公司客人
  • 闫剑波会见赛科集团客人
  • 30亿元新能源“大块头”缘何选择威海丨产业图谱招商见闻录③
  • 凭一款2平方厘米精密件,威海这家企业拿下千万元订单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