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好人王玉兰:二十年不离不弃 撑起一个家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威海社会
2019-07-12 09:11:43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晚报
王玉兰,女,1964年1月出生,文登区高村镇靳家店村村民。1994年,王玉兰带着儿子嫁给了王炳举。王玉兰平时不仅要照顾丈夫和儿子,还要照看王炳举患严重佝偻病的大哥和患类风湿病、生活无法自理的二哥的日常起居。1997年,丈夫突遇车祸,导致身体瘫痪。二十多年来,王玉兰始终不离不弃,花光家中所有积蓄为丈夫治病,并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和二哥。
 
王玉兰

  王玉兰,女,1964年1月出生,文登区高村镇靳家店村村民。1994年,王玉兰带着儿子嫁给了王炳举。王玉兰平时不仅要照顾丈夫和儿子,还要照看王炳举患严重佝偻病的大哥和患类风湿病、生活无法自理的二哥的日常起居。1997年,丈夫突遇车祸,导致身体瘫痪。二十多年来,王玉兰始终不离不弃,花光家中所有积蓄为丈夫治病,并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和二哥。

  带着儿子出嫁,要帮助这个家

  1994年的时候,32岁的王玉兰带着已12岁的儿子王伟来到了文登区高村镇靳家店村,嫁给了该村村民王炳举。当时王炳举还有两位哥哥,他们身体方面均有残疾,大哥佝偻病非常严重,平时只能干些轻活,二哥在19岁时得了类风湿疾病,要靠拄双拐才能行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属于特级残疾。面对这样的家庭,王玉兰对王伟说:“儿子,咱们要帮助这个家庭。”王伟当时年龄尚小,没有感受出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伟后来逐渐认识到了这句话背后所承载的责任与分量。

  王炳举是一位普通村民,平时就是种地务农。王玉兰则主要负责所有的家务活,不仅要照顾丈夫和儿子,还要照看王炳举两位哥哥的生活起居。尽管日子清贫,家务繁重,王玉兰始终乐观地面对这一切,也经常帮助邻里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困难,这一切也给儿子王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1995年,王炳举的大哥因病去世,由于生前没有成家、没有子女,后事也是王炳举、王玉兰夫妇操办的。

  丈夫遇车祸瘫痪,她弱肩担家

  1997年初,王玉兰借钱承包村里的商店,打算通过经营好商店生意,让一家四口生活得好一些。可是不到半年,王炳举突然出了车祸,这给他们一家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王玉兰当时就晕倒了,醒来后大哭了一场。联想到身边没有亲人和姐妹,还要照顾重病的二哥,这让她突然感受到了巨大的生活压力。

  王炳举腰椎被撞断,腰以下的神经没有了知觉,不仅下肢瘫痪,连双手也动弹不得,转眼间变成了一个废人。想到自己将在床上度过一辈子,王炳举无法接受现实,几次用僵硬的手臂狠命击打床头柜,还用头部撞击墙壁,甚至哀求王玉兰:“还是让我死吧,我这样活着比死还难受啊!”王玉兰强忍着眼泪,耐心地劝慰丈夫:“你死了,难道叫我守寡?忍心让我们的家支离破碎?你不要再烦躁,你越烦躁,我的心越痛。你放心,不管有多难,我一辈子也不会离开你!”

  熬过苦难总是春,这个家越过越好

  王炳举出车祸之后,先在医院住了三个半月,期间王玉兰一直在身边陪护。王伟星期五放学后就去医院看望父亲,跟母亲一起在医院陪护,晚上便睡在病房,周一早上再回到学校上学。医院当时成了他们的家。为了给丈夫治病,王玉兰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要四处借钱。丈夫出院后,在炕上躺了七个半月后,终于可以下地走几步了。但由于腰部被撞断,腰以下没有知觉,王炳举常年犯褥疮病,连医生都说这病太难治了,要做好心理准备。可是王玉兰从不放弃,四处求医,只要听说有偏方都要试一试。经过整整五年时间,丈夫逐渐有所恢复,褥疮病终于痊愈。

  当时村里也有不少人都劝说,让她趁年轻另做打算,离开这个家。可是王玉兰淡淡一笑说道:“我走了,这个家可咋办呢?这两个病人谁来照顾?这个家需要我。” 为了操持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王伟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变得更加懂事,一直努力学习,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目前已经在北京成家立业,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一直以来,王玉兰都给儿子树立了良好榜样。在王伟心中,母亲很伟大,是他最崇敬的人。现在,他经常将父母接到北京居住,带父母去大医院进行治疗,照顾父母的生活,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市文明办 文/图)

来源: 威海新闻网·威海晚报
编辑: 谭立勇
相关热词搜索:
搜索推荐
图片新闻
  • 闫剑波会见华为公司客人
  • 闫剑波会见赛科集团客人
  • 30亿元新能源“大块头”缘何选择威海丨产业图谱招商见闻录③
  • 凭一款2平方厘米精密件,威海这家企业拿下千万元订单
威海新闻
文娱
国内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