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这款“水陆战车”32秒就能变身丨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2025-07-31 编辑: 郝暖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7月26日,新一代“卫星应急通信车技术方案研讨会”在荣成落下帷幕。作为承办方的山东嵘野房车制造服务有限公司收获颇丰——研讨会上敲定,企业将参与卫星应急通信车核心部件研发。对此,嵘野总经理王威程信心十足:“这下,在应急救援装备领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谁能想到,两三年前,这家深耕房车领域的企业主要精力还放在如何让露营车更舒适上。“企业发展不能老捧着一碗饭吃。”2023年,王威程揣着“试一试”的念头,带着企业敲开了应急救援装备领域的大门。
  如今,他们的跨界成绩斐然:水陆两栖艇、高山灭火系统泵水机器人、高山灭火系统运载机器人三款产品都在“国字号”舞台亮过相。今年6月,“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演练中,面对断路、断网、断电的复杂场景,这些“威海造”装备完成了人员转移、物资运送等任务,赢得专家组的一片掌声。
  三年磨一剑,靠的是嵘野“破釜沉舟”的投入。“就说这水陆两栖艇,光研发费用就投入近千万元,每次改进都得一两百万元。”王威程算过一笔账:“就像养个‘吞金兽’,但每分钱,都砸在了‘能救命’的地方。”
  今年王威程申请了5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才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
  实现水陆“两栖”,并非易事。为让这台机器既能在陆地跑,又能在水里游,研发团队先跟“重量”较劲:上装用玻璃钢减轻负担,车身骨架换铝合金,再用三维仿真软件一遍遍算浮力,光密封材料就试了几十种。“既要封得严,又得扛住冲击,重量还得轻。”王威程说,电气系统的难关更磨人,电池、传感器要防水防潮,各种电子设备还得“互不打扰”。为此,研发团队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给设备裹上特殊涂层,调整线路布局,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三年不断迭代,每一步都藏着“试错笔记”:第一版全玻璃钢结构,底部扛不住冲击;第二版换全铝合金,浮力又不够了,加宽船体增浮力,水里阻力却大了;直到第四版,复合材料混搭、船体曲线重构,才算摸到“水陆平衡”的门道。
  如今,第四代水陆两栖艇,已是救灾现场的“多面手”。32秒内完成水陆切换,载重最高650公斤,水面速度能飙到50公里每小时。“在洪涝灾害现场,这就是‘救命的速度’。”王威程说。
  在创新驱动下,企业已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现在两栖艇里的控制逻辑、通讯模块,都是从房车研发里‘长’出来的。”在王威程看来,跨界不是丢了本行,而是给企业发展装上了新引擎。眼下,企业参与卫星车研发任务,在新领域的规划发展也日渐清晰。“我们想打造配套设施完善、规模化的应急救援装备产业园。”王威程说。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房车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嵘野敢于跨界的勇气也来自于我市深厚的产业土壤。“我们持续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为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牵线搭桥,通过政策引导、优化服务、金融赋能等同向发力,汇聚人才和技术合力,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威海制造在新赛道上的品牌竞争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手记

  “链”上掘金

  从精心打磨露营车的舒适度,到研制劈波斩浪的水陆两栖艇,既懂深耕老本行,也敢跨界谋转型,善于“链”上掘金,这正是嵘野成功转型的密码。就像王威程所说的:“跨界不是扔了老本行,而是让老手艺在新地方长新芽。”
  历经三年,千万元的投入、无数次的试错,嵘野凭借深耕房车领域积累的精密控制、通讯等核心技术,硬是在应急救援装备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老本行非但不是包袱,反而成了撬动新赛道的坚实支点与核心引擎。有了这种基于自身优势的跨界勇气,当新一代卫星通信车研发任务找上门时,企业当家人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跳出舒适区,才能谋得更好的发展。像嵘野这样,敢于突破固有边界,利用自身优势开辟新赛道的“弄潮儿”,才能为发展装上强劲的“新引擎”,端稳更有分量的“新饭碗”。(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员雯/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