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国际

全产业链创新 托举潍柴动力世界品牌

2025-08-01 编辑: 郝暖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作为汽车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山东重工旗下潍柴集团心无旁骛攻主业,探索全产业链创新打造响当当的世界品牌。产品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一席之地。
打开中国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全景图,四川成德(成都-德阳)、湖南、山东潍坊是三大代表性产业集群。潍柴领衔的潍坊动力装备集群产值占据全国动力装备产业总产值1/3。
记者现在是在山西朔州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运营调度中心,在这里的露天矿场,有两台新投用的大型刚性矿卡,可满载运输重量达300吨,支撑矿卡运转的,是一颗强大的心脏—潍柴16M33大缸径高速发动机,它能保障矿卡每天连续作业22小时以上,并且能同时应对高海拔、高粉尘、高温差等恶劣工况场景。
作为一台巨无霸的强大心脏,潍柴16M33大缸径发动机为V型16缸,缸径150毫米,功率能达到2000马力以上。缸径,是内燃机气缸关键的几何参数,直接关系到发动机动力输出、燃油经济性、可靠性等诸多性能。缸径达到、超过150毫米的发动机,统称为大缸径发动机。以前,国内大型矿用大缸径发动机技术壁垒高,长期依赖国外进口。
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大缸径发动机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洋洋介绍说:“通过这十几年的研发,我们可以说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行业内的标准通常是2万小时的大修期,目前我们有1000多台的矿卡发动机,25000小时没有经过任何的大修。”
潍柴是中小缸径高速柴油发动机领域领军企业,但大缸径高速发动机的技术探索一直举步维艰。2009年,潍柴收购欧洲老牌发动机企业法国博杜安,经过10年的消化、吸收,逐步掌握大缸径高速发动机关键技术,并探索形成独有核心技术。
山东重工潍柴动力总经理助理、电控研究院院长刘兴义介绍说:“您看,这块巴掌大的电路板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密码,它是我们的矿山动力的控制系统,控制着整个发动机的呼吸与心跳。当时项目初期的时候,我们就决定进行自主研发,组建了百人的攻关团队,历经了700多个日夜的攻关,在经历过80多项的严酷测试,满足了矿山各种复杂场景的使用需求。”
目前,潍柴已成功开发73款电控产品,从传统动力到新能源,涵盖八大产品系列,市场配套量超过330万台。与此同时,通过制造端持续推进流程创新,潍柴完成多个工厂数智化升级,就在不久前,企业成功获评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记者现在走进的是潍柴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在这里,视觉识别、在线检测、机器人操作(立体字特效)等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被广泛应用,全流程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不仅提高了产能,还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定制化产品需求。
山东重工潍柴动力工艺研究院院长伍启华介绍说:“实现了发动机生产制造、入库交互等环节关键工序100%自动测量,实现了产品质量100%智能追溯。接下来,我们正在积极构建潍柴产业大模型,用产业‘智慧大脑’打造产品‘最强心脏’。”
在产业链上持续布局发力。 潍柴从2017年起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研究,构建从战略解码到架构设计到项目落地的三层推进机制,在智能驾驶、大语言模型等十几个重点方向发力攻坚。顺应能源应用趋势,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3大技术方向全面展开布局。
山东重工潍柴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成祥介绍说:“目前,潍柴新能源已建成覆盖电池、电机、控制器及新能源动力总成的规模化研发、制造基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重卡、轻卡、船舶等多个细分领域,完成了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布局。今年上半年,潍柴新能源产品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增长。”
最近,潍柴集团以2024年度供应链板块营收2406.42亿元,位列“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第9名。如今的“链主”潍柴集团,正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协作、共生、共长,驱动5000亿元级生态圈向世界装备产业集群迭代进化。
山东重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志坚:“山东重工集团将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核心技术和重大原始创新攻关,支持潍柴建立清洁能源、新能源、多元动力系统行业领先优势,引领带动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创新发展,让中国潍柴跻身世界制造业品牌之巅。”
记者手记: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单项冠军”跃升为全球知名品牌,潍柴的进化历程深刻诠释了技术自主、全球布局与产业链协同的融合之道。真正的全球品牌,始于技术破壁,成于生态赋能,终于价值共生。
来源:山东新闻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