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羽林研创(威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调试智能控制设备。“刚创业时,园区帮我们对接了浙江的上游客户,还全程指导成长规划,现在企业已获评高新技术企业。”从技术人员转型做企业,双创人孵化园成了羽林研创负责人邹振华创业路上的“好帮手”。
作为我市重点打造的创业载体之一,这个由3.5万平方米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园区,如今已是集办公、研发、组装、检测于一体的综合孵化平台。走进其中,公共技术研发中心里设备齐全,共享设备平台随用随取,读书吧、会议室等配套设施为交流合作提供空间。
“每天来园区的大多是创业者和创业导师,大家围着项目聊思路、解难题,创业氛围很浓。”园区总经理李小红介绍,园区搭建商务、人才、投融资、科技、产业五大服务平台,既推动企业融入威海优势产业,形成智能制造和户外用品跨境电商两大聚集区,又深化与高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每年为数百名大学生提供实训岗位,还整合财务、法律、直播MCN等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目前,园区已累计孵化服务企业及项目694家。
在我市,像这样为创业者“搭梯子、铺路子”的创业平台,不止双创人孵化园一家。今年以来,我市打造创业项目孵化成长平台,认定智慧谷创业创新综合体、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等市级创业载体、小微企业创业园28家,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创业指导、资源对接、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吸引入驻创业实体415家,累计带动就业2.76万人。
“创业孵化,既要‘筑巢’更要‘育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动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将进一步完善布局,推动载体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开展更专业的孵化服务,同时深化与高校、企业的合作,完善从孵化到产业化的服务链条,让更多创业项目在威海落地发展。(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