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串起67家规上企业丨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2025-08-06 编辑: 郝暖
  8月6日,记者从“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威海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上已串联起67家规上企业,构建起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坚、创新型企业为基础的强企方阵,累计培育4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品实现“海陆空天”军民两用领域全覆盖。


  眼下,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越来越多的威海企业崭露头角:光威复材是国产大飞机C919的碳纤维材料供应商;宝威新材料抢占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成为全球最大的货运无人机白鲸航线W5000研发生产机翼壁板的供应商;碳纤维钓具本地配套率超80%,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60%以上……“硬核”实力的背后,是威海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全产业链生产制造体系、全产业链保障支撑能力的强势加持。
  放眼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规模优势正向技术优势转化,创新能量不断迸发。近年来,我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平台赋能+企业主体”一体贯通的协同创新体系,深入推进“智改数转”行动,推动产业“焕新”升级。目前,我市共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化项目11个,宝威新材料5G智能工厂入选全国名录。
  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加速推进,深度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我市建设碳纤维省级‘产业大脑’,汇集利用生产监测、仓储物流、创投融资等数据1.4万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数据驱动型‘晨星工厂’8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海燕表示。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离不开平台的聚势赋能。在30万平方米的碳纤维专业园区内,研究院、产业化车间、专家公寓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这个集科研、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园区内,集中了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22家高端科研平台,48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群效应加速释放。
  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朋友圈”不断扩大:牵头成立胶东经济圈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联盟、威海市碳纤维产业链联盟,举办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国际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会议、土木工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发展大会等常态化品牌化的高能级对接活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稳步提升。
  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创新性,为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从临港区碳纤维基地获评国家级“千企百城”商标品牌指导站,到国内钓具行业首个区域品牌“威海钓具”集体商标成功注册,再到5家企业获评省级以上质量标杆、山东制造·齐鲁精品,威海正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将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打造成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等互惠共生的品牌范式。(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