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一张膜“滤”出“可再生”润滑油丨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2025-08-08 编辑: 郝暖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7月31日,在山东凤鸣桓宇环保有限公司展厅,一场“滤油魔法”正在进行——轻按净油设备按钮,半缸含有超细金属微末、氧化物、胶质物、油泥等的黝黑色工业废油,经过纳米膜滤芯后,“秒”换清澈、金黄、透亮的“新皮肤”。
  “废油中的杂质是咋瞬间没了的?”面对记者的疑惑,山东凤鸣桓宇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明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撬”开了设备内仓,指着几条半米长的多用途纳米筛分净化膜材说:“喏,这就是让废油杂质‘瞬间消失’的核心‘道具’。”

  肖明介绍,这些“膜材”应用的是凤鸣桓宇自主研发的多用途纳米筛分净化膜技术,可在不添加任何化学制剂的情况下,通过一张膜把废油的清洁度一次性从NAS8级(中度污染阶段)提升至NAS3级(高清洁度要求阶段),让清洁度与新润滑油一样甚至更高,实现工业润滑油的“再生”。
  目前,依托这张“膜”,凤鸣桓宇成为国内率先将膜法分离技术成功应用、推广到废油分离净化领域的企业。
  成立于2021年的凤鸣桓宇,是如何在短短几年间攻克这道技术关卡的?
  2016年,钢铁冶炼、石油化工、轮胎、电力行业发展需求日渐增多,传统离心式分离技术的限制性愈发凸显——“粗放式”过滤,筛掉了工业废油中的大颗粒杂质,但也把小颗粒杂质留在了设备内,久而久之油品劣化、管路腐蚀堵塞,故障机率升高,维保压力和成本也随之大增。
  面对行业“痛点”,主攻精密过滤领域的凤鸣桓宇,萌生了研发既能高精度过滤,又能让废油循环再生、客户低成本应用的技术的想法。
  巧合的是,此时正在水处理领域“初露头角”的膜法分离技术,为其提供了“破题”思路:把该技术引入油品净化领域。
  想法虽好,研发推进之路却“步履维艰”:当时,国内没有利用膜法分离技术净化油品的先例,国际市场上有掌握相关技术的企业,但实行技术垄断。更“雪上加霜”的是,研发团队根据参照文献及相关产品,几乎把全球范围内能买到的百余种多孔材料全都测试一遍,但过滤效果仍不如意。
  现成经验模式“找不来”,技术壁垒又“困”住了发展,屡屡碰壁的凤鸣桓宇,索性把研发“摊子”铺到最前端——从造材料开始。
  就这样,在前期一系列探索测试的基础上,凤鸣桓宇进一步深化与哈工大(威海)等高校院所之间的合作,组建成立专项研发团队,并以每年10%的研发投入,逐一攻克材料配比、均一性、耐高温性、去乳化、过滤精度、抗污性等难点。最终,经过近5年不懈努力与反复测试,于2021年正式推出新型膜材。
  “新膜材一经发布,便收到滤油行业企业抛来的‘橄榄枝’。”说到这,肖明的语气更加骄傲与自信。当时,市场上主流净油技术的过滤精度都是微米级,而凤鸣桓宇的膜法技术已达到纳米级,精度更高,远超同类型产品。
  首战告捷后,凤鸣桓宇趁热打铁,针对冶炼、石油、轮胎、电力等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废油净化的特点和需求,将新型材料技术与产业应用端口“接轨”,探索研发了纳米筛分净化膜技术设备。经省级专业机构查新和鉴定,该套设备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有技术作支撑,凤鸣桓宇步入发展“快车道”:润滑油高精度净化系统、密炼油高精度净化装置、抗燃油超洁净化装置等新品陆续推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等荣誉接踵而至,中石油、中海油、比亚迪汽车、玲珑轮胎、河钢集团等知名龙头企业纷纷要求合作,凤鸣桓宇快速成长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公认的国内领先的油水净化服务和设备提供商。
  瞄准细分领域,向深钻研、向新而行、向高攀登,用新技术赋能旧产业,是凤鸣桓宇的发展轨迹,也映照着我市产业链发展的底层逻辑。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按照专注细分、做强优势的思路,切实发挥“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服务作用,常态化开展投融资、成果转化等辅导活动,支持企业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填空白”“补短板”。
 
  ■记者手记
  “小体量”蕴藏大能量
 
  从金属冶炼到轻纺化工,从能源电力到橡胶轮胎、从机械加工到船舶制造……站在凤鸣桓宇的展厅,与“滤油魔法”同样让人惊叹的是,这家刚成立四年的年轻企业,近乎与所有工业门类的企业开展合作。
  这份“大而全”的合作榜单背后,恰恰验证了凤鸣桓宇所蕴藏的巨大能量。相比行业巨头,凤鸣桓宇的体量不算大,但当全国滤油领域面临技术瓶颈、多数企业“固守传统”时,它却拿出小企业特有的灵活与韧性,简化宏观决策链条、快速敲定技术转向、迅速集中资源力量,攻克了一条未被验证的技术路径,用新技术赋能旧产业,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
  正是这股子破题的“倔劲儿”,让他们手握40余项专利,拿到了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这也使众多深耕于产业链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更加坚信:企业大小从来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这个充满可能的时代,只要敢想敢试、敢闯敢干,中小企业依然可以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