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首套“单板全自动干燥机”下线,并装箱发往中东市场,深耕胶合板成套生产线研发近70年的山东百圣源集团有限公司,在这一“小众赛道”上,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能自主研发生产“加宽版”、可全自动干燥胶合板的设备企业。
“这个设备首次集自动进料、智能监测、精准码垛等全自动化功能于一体,投产后单日可处理220立方米板材,效率提升30%,水分控制精度达2%。”百圣源销售总经理邵惟忠介绍,尺寸由传统4.8米宽增加至6.2米宽,可满足超大尺寸原木切片的一次性干燥要求,且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整条产线仅需两人就可以完成全部操作。
在百圣源,突破行业“卡点”的技术并非干燥机一例。从1956年到2025年,百圣源先后研发原木旋切双卡机、无卡机、单板纸带粘贴、小径木智能锯断、单板多层热压机等多项行业首创技术,成为胶合板成套生产线研发“赛道”上的全能选手,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单保持年均10%的稳定增长速度。
近70年发展中,百圣源始终向前“奔跑”,不断刷新发展“纪录”。用邵惟忠的话说:“一旦坚定‘一生只挖一口井’,就得朝着深处持续去挖。”
作为家具生产常用材料之一,胶合板制作中最关键的环节便是“干燥”。因此,“干燥机”也成为整条生产线的核心设备。
随着人工成本上涨以及市场对大规格家具青睐度的提升,胶合板行业对“干燥”环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实现全自动化,并能一次性完成超大尺寸原木切片的干燥。
“在此之前,全球范围内只有巴西和芬兰的两家企业,能同时满足这两种要求,相关技术也一直处于垄断状态。”邵惟忠介绍,这样的背景下,也意味着谁先攻克技术、打破垄断,谁就能抢占市场先机。
坚定要把胶合板成套生产线这口“井”挖深,百圣源决定向“宽幅全自动干燥机”设备研发生产进发——在联合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同开展技术攻关的基础上,企业拿出上一年营收额的30%投入研发与专用扩建。
就这样,揣着“挖井人”的这股子拼劲、韧劲,研发团队开展成百上千项试验,逐一解决数以百计的难题,6个多月后,成功推出尺寸加宽到6.2米的单板全自动干燥机。
“产品一经发布,便收到中东、东南亚市场的订单,单个设备价值700万元。”邵惟忠说,依托干燥机这一技术突破,带动公司手握8000万元待交付订单。
伴随干燥机的技术突破,这家从事胶合板成套生产线的“老牌”企业,也“挖”出了更多新商机。
“聚焦自动化研发生产,我们计划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对原有产品进行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力争成为胶合板成套生产线领域首家实现整线全自动化研发制造的企业。”邵惟忠说。
眼下,像百圣源这样“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市推动相关产业链向新、向智、向绿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培育优质中小企业作为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抓手,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方向,以及威海优势明显的行业领域,持续做好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工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能力,夯实优质企业发展根基,增强优质企业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提质扩面增效,为锻造产业链发展“新引擎”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手记
用“硬核”技术塑品牌
在百圣源的厂房里,有个在外人看来较为“多余”的地方——“热处理车间”,它的任务是对原材料、零部件等进行自主热处理,以便于精准改善工件切削性能。在同行业内,该环节多由外协工厂完成。
“我们将80%的部件做到了自主生产,这样能够更加精准地把误差控制在10微米以内,让客户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技术的价值。”邵惟忠说,技术会被模仿,设备总会换代,只有过硬的质量和口碑铸成的品牌,才能让企业真正站稳脚跟,走得更远。
采访中,每每讲到技术攻关,邵惟忠总不忘补上一句:“新技术要推向市场,千万不能落下品质和品牌这对‘搭档’。”这句话,也道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深层逻辑:既要用技术“闯出去”,也要靠质量“立得住”,还要借品牌“赢回来”。(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李文思/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