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国际

珞石机器人:十年练就“最强大脑” 三大类产品畅销全球丨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2025-09-17 编辑: 史秀英

        9月17日讯 机器人产业是时代风口,也是山东立足所需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珞石机器人公司十年投入10亿元,在研发创新、政策助力和产业协作的多重优势下,让四万台“山东造”机器人走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十年前,珞石机器人创业团队打破国际垄断,掌握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急于寻找厂址、实现技术产业化。像机器人这样的产业新秀,在全国炙手可热,而他们却看中了山东的一个老牌工业城市。

        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区总经理黄红翔告诉记者:“济宁自身的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是中国四大工程机械产业基地之一,这边的产业链联动比较便捷,也是比较有利于我们整合资源,构建产业生态。”

        邹城市的反应相当迅速,他们立即送上了一套精准服务的落户政策,协助企业规划了规模超3万平方米的创新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珞石也把总部从北京迁到了邹城。工业机器人一经投产,就畅销市场。

        记者韩盼盼:“随着制造业发展,这些被关在笼子里的‘工业猛兽’,已经无法满足生产所需,我们需要一类更‘温柔体贴’的机器人,可以和我一起干活。首先,它可以靠近但不会误伤到我,最好,它还可以更轻便一些,方便我来挪用。于是,机器人家族出现了新成员——协作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不再追求极致的速度和力气,却要有足够的“感知力”,这就需要在机器人的每个关节嵌入灵敏的传感器,并配套复杂的力控算法,这也是中国公司的技术短板。珞石毅然投身研发,山东将他们的项目纳入了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创新工程,2017年,珞石的柔性协作机器人成功进入市场。

        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雷介绍:“它整个感知相比于我们传统的电流环方式,提升一个数量级以上。当然它会衍生出来很多新的一些应用场景,比如说我们做力控打磨、装配,甚至包括出现在生活消费场景里面。”

        取代了进口产品,珞石协作机器人在中国市场很快成为了销量冠军,尤其近几年,销量几乎年年翻倍,生产规模和效率亟须提升。去年,济宁为珞石投入1亿元新动能产业投资基金,并加快产业链招商,招引20多家配套企业就近落户,实现线束、电机等零部件的本土化供应。

        山东拓疆电器有限公司经理李新表示:“在我们没过来之前,就是他们一直在帮我们看(厂址),然后包括一些注册公司手续,平时招聘人员,一直对我们有很大支持。”

        现在,珞石的力控协作机器人技术已看齐国际顶尖公司,而要跻身在全球产业链上的头部地位,还要构建更可靠的全球人才链,保持产品迭代升级。为此,珞石在全球成立多个研发基地,并得到山东省离岸基地项目的专项资金支持。

        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少飞介绍:“北京研发中心侧重于我们的本体控制、基础控制算法的研发,我们东京研发中心,主要侧重于机身本体、机器人本体的机电系统研发,上海研发中心侧重于我们机器人智能。”

        离岸研发和就近配套,把珞石送上了产品迭代的快车道。眼前这款知道“扭一扭会更容易插进插孔”的机器人,就是当下的市场新宠——具身智能机器人,多次学习训练后,它的“感知力”实现了再升级。

        “扭一扭、动一动,这种都是我们提前在工艺里面设定好的,提前的一些动作,然后再基于 AI 算法,把这动作里面的参数,所需要的速度、位置、电流、力矩都给它优化好,然后达到这么一个力控插拔、高速响应的效果。”王少飞说。

        至此,珞石机器人已经形成了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和具身智能三大产品矩阵,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器人装机量累计超过四万台。

        放眼山东,当前已初步形成济南、青岛、淄博、济宁四大产业高地,全省年营收过亿元的机器人企业突破50家。引导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山东正通过科技“创新券”、中央引导基金等政策工具加力扶持,到2027年,计划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记者手记

        珞石机器人成立10年来,研发投入已累计超10亿元。“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让机器人成为实用的生产资料,要有立足实际的功能开发、永不止步的技术迭代和活力四射的产业生态,这是珞石的发展要义,也是机器人产业的朴素真理。

        来源:山东新闻联播